思绪纷杂间,腹中一阵剧烈的饥饿感将他拉回现实。长期的雪山生活和仓促奔逃,他早已是身无分文。他懂得钱币的用处,更明白在这看似和谐的表象下,没有那些亮晶晶的小东西,就无法换来填饱肚子的食物和安身之所。他下意识地再次勒紧腰间那根裤腰带,咽了口唾沫,只觉得那股热闹之后的空虚和疲惫感更重了。
正当他靠着墙根,有些茫然地打量着这个既让他感到温馨又让他无所适从的世界时,视线不经意地扫过街角一个不算起眼的门面。下一刻,他的眼前猛的一亮!
只见那门口挂着一个大大的幌子,略显陈旧的布面上,赫然写着一个墨迹酣畅、筋骨分明的大字——“酒”!
这个字像一道闪电,劈开了他周遭所有的嘈杂与隔阂,瞬间将他与这片陌生的土地连接了起来。这是东方的文字!
黄风毫不犹豫的走了过去。抬头再看那酒幌,边缘已有少许经年的磨损泛白,透着一股沉稳的岁月感。主体是一个笔力遒劲、墨色犹存的“酒”字,几乎占满了整个布面。环绕着这核心大字的一行行娟秀小楷。
左边写着,“北麓清泉,三蒸三晒,陈藏五载,方得一味‘烧春香’。”
右边写着,“一盏解千愁,半壶暖寒宵。客官,且进来歇歇脚吧。”
下面还有一句,“东土风味,松鹤楼谨呈。小酌雅叙,热菜暖胃,亦可沽酒远行。”
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身上破损的衣着。迈步朝着那“松鹤楼”的幌子下走去。
黄风掀开那印着熟悉字迹的酒幌下悬挂的蓝布门帘,一步踏入‘松鹤楼’内。一股混合着食物香气、酒液醇厚以及人间烟火气的暖流立刻包裹了他,与外界的喧嚣既相连又隔开。
厅堂的格局与色调。与外部石质建筑的粗犷厚重不同,内部以温暖的原木色为主基调。梁柱皆是上好的松木或楠木,裸露的架构展现出东方传统的榫卯之美,并未过多雕琢,却自有一种沉稳气度。屋顶并非平顶,而是做了仿歇山顶式的内部抬梁结构,虽然层高所限未能完全展开,但那微微内收的弧度与支撑的椽子,依然带来了属于东方的空间韵律。
大厅宽敞,足以轻松容纳十几张红漆大方桌与同色的长条凳,桌凳边缘皆以简单的回纹雕刻装饰,整齐划一,透着一种规整的秩序感。地面铺设的是大块的青灰色方砖,打磨得光滑如镜,映照着上方悬挂的灯笼光影。
在每根梁柱之间,悬着数盏椭圆形的宫灯。灯罩以细竹为骨,裱糊着素白的宣纸或淡雅的绢纱,有些上面还绘着墨色的梅、兰、竹、菊,或是写意的山水。灯光透过纸绢,散发出柔和而温暖的光晕,不仅照亮了空间,更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典雅的气氛。
墙面挂着几幅水墨卷轴,内容或是苍劲的书法,写着“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之类的诗句,或是疏淡的远山近水,意境悠远。靠近柜台的一面墙上,还装饰着一幅以朱砂绘制的、造型古朴的松鹤延年图,与酒楼名号相呼应,寓意吉祥。
柜台是厚重的暗红色漆柜,台面镶嵌着光滑如墨玉的大理石。柜台后的酒架,则是精美的多宝格样式,一个个错落有致的格子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酒坛、酒壶。酒坛多是青花瓷瓮,上面描绘着缠枝莲或岁寒三友的图案;酒壶则有锡制的、紫砂的,形态各异,本身就像是收藏品。柜台一角,摆放着几碟开胃小菜的青花瓷碟,与酒器相得益彰。
此时正值饭点,大厅里人头攒动,几乎座无虚席。跑堂的伙计们肩搭白巾,端着菜肴酒水,在桌椅间灵活穿梭,高声唱喏,与食客的谈笑声、杯盘碰撞声交织在一起,显得嘈杂而充满活力。
一名眼尖的店小二见有客进门,立刻满脸堆笑地迎了上来。他目光快速地在黄风身上扫过,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诧异。
眼前的客人,看面相约莫三十七八年纪,面容清癯,下颌微须,一双眼睛倒是炯炯有神,带着几分历经风霜的沉稳。他身上穿着一件料子颇为考究的藏青色员外袍,虽是便于行动的窄袖款式,但细看那织锦的暗纹与镶边的工艺,绝非普通行商所能穿戴。只是这袍子如今已是风尘仆仆,袖口衣角处甚至有轻微的磨损与勾丝,显是长途跋涉所致。最引人注目的,是他身后背着的那杆兵器——一柄通体黝黑、泛着幽冷光泽的三股钢叉!那钢叉造型古朴,叉头与长长的叉柄浑然一体,竟似全是玄铁打造!店小二虽不识货,却也觉得那玩意儿分量定然不轻,怕不得有百十来斤?这身打扮着实古怪:像商贾,却背着如此骇人的兵刃;像武者,偏又穿着文雅的员外服。小二心里嘀咕:“这客官从东土来,路远迢迢,穿得破旧些也正常,这身行头料子可不便宜,定是个有身份的……”想到此处,小二笑脸迎了上去。
“这位客官,快里面请!”小二热情地招呼着,环顾了四周,见座无虚席,仅靠厨房位还有一空桌,略显尴尬道,“小店还有一张空桌,就是稍微靠厨房了点,您看......?”那意思是问黄风愿不愿将就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南云山脉的黄风大圣请大家收藏:(m.2yq.org)南云山脉的黄风大圣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