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之旅》决赛现场的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不再是之前录制棚里温暖的灯光和舒适的厨房,节目组将最终对决的舞台,搬到了这座城市最具历史底蕴的园林——拙政园中。夜色初降,园内亭台楼阁间挂起了古朴的宫灯,水面倒映着阑珊光影,美得如同画卷。但这份极致的美景之下,涌动着的是刀光剑影般的竞争。
决赛的题目,简单到极致,也难到极致——“食之本心”。
没有限定食材,没有规定菜系,甚至没有明确的风味要求。四位决赛选手——林晚晚、沈清月,以及另外两位实力强劲的男性厨师,各自占据园林中一处临水的轩榭,作为自己的操作间。评委席则设在对岸的远香堂,遥遥相望,需要工作人员乘着小舟将成品送达。这意味着,菜品从完成到呈递,会有几分钟的延迟,对食物的温度和呈现是极大的考验。
“本心……”林晚晚站在“荷风四面亭”中,看着面前节目组准备的基础厨具和调料,心中反复咀嚼着这两个字。晚风穿过亭子,带来池塘里残荷的淡淡枯香。这题目看似宽泛,实则直指核心。在经历了前面十一期的各种挑战后,在炫技、融合、复古、创新都被穷尽之后,最后要回归的,竟然是厨师最初的心。
她的本心是什么?
是为了赢吗?是为了证明自己吗?是为了那些掌声和光环吗?
或许都有。但当她静下心来,手指触摸到冰凉的灶台,听着耳边细微的风声和水波轻拍岸沿的声音时,一个更清晰的声音从心底浮现。
她的本心,是外婆在昏暗灶间为她熬的那碗总是吹温了才递过来的小米粥;是她被雪藏后,身无分文时为自己做的那碗用尽心思、试图温暖自己的阳春面;是每一次,当食材在锅中翻滚,散发出最质朴的香气时,她内心那份纯粹的安宁与满足。
是“慰藉”。是用食物去慰藉人心。
她想做一道,能在这个初冬的夜晚,给劳作了一天的人,给心怀疲惫的人,给所有在尘世中奔波的人,带去一丝温暖和安宁的食物。
念头通达的瞬间,她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有了决定。她要做的,是一道最普通,却也最见功力的——开水白菜。
这道菜,看似清汤寡水,实则是川菜中登峰造极的工艺。极其考验厨师对火候、吊汤功夫的理解。其精髓在于那碗清澈见底、却鲜香醇厚、回味无穷的“开水”高汤。这正暗合了“食之本心”的意境,返璞归真,大巧不工。
她立刻行动起来。选取老母鸡、老鸭、猪肘、火腿、干贝等顶级鲜物,开始处理。她的动作迅捷而精准,褪去了一切花哨的表演性,只剩下全神贯注的投入。焯水、入桶、注冷水、大火烧开、转为极微小的菊花火慢炖……每一个步骤都一丝不苟。
与其他亭子里传来的急促切配声、爆炒声不同,林晚晚的荷风四面亭,很快就弥漫开一种沉稳而悠长的香气。那是一种复杂的,由时间和耐心熬煮出来的,肉类胶质和鲜味物质充分融合的醇厚气息,随着晚风,丝丝缕缕地飘散开。
对岸的远香堂,评委和特邀嘉宾们也都注意到了这种迥异的气场。
“林晚晚选手……似乎选择了一道非常考验内功的菜。”美食家梁老微微颔首,眼中露出欣赏,“在这种决赛场合,敢做开水白菜,要么是极度自信,要么就是真正领悟了题目。”
沈清月选择的则是一道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创新菜——“踏雪寻梅”。用分子料理技术将豆腐做成雪景,用红菜头汁等绘制出傲雪红梅,意境高雅,技术前沿。她那边,各种现代化的料理仪器嗡嗡作响,与她清冷的气质形成奇特的对比。
直播镜头不断在四个场地间切换,观众们也议论纷纷。
【晚晚这边好安静啊,感觉画风都不一样了。】
【开水白菜!我的天,国宴菜啊!这能成功吗?时间够不够?】
【感觉沈仙子那边科技感十足,更吸引眼球。】
【但不知道为什么,我看着晚晚默默守着一锅汤的样子,觉得好治愈……】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林晚晚几乎寸步不离地守着她的汤桶,小心地控制着火候,不时用勺子撇去浮沫,确保汤色最终能清澈如水。这个过程极其枯燥,需要极大的耐心。汗水浸湿了她额前的碎发,但她眼神明亮,心无旁骛。
就在高汤即将达到最佳状态,她准备进行最关键的“扫汤”步骤,用鸡胸肉茸和猪肉茸来吸附汤中所有杂质,使其最终清澈见底时,一阵极不和谐的喧哗声,从她所在的亭子不远处传来。
“让开!都让开!节目组怎么办事的?这电线怎么拉的!”一个粗鲁的男声响起,伴随着几个工作人员惊慌的劝阻声。
林晚晚心头一紧,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她下意识地侧身想护住自己的汤桶,但已经晚了!
一个穿着电工服、戴着鸭舌帽和口罩的男人,手里拎着一圈粗重的电缆,似乎是被什么绊了一下,一个趔趄,直直地朝着她的操作台撞了过来!他手中那圈电缆,好巧不巧,正好扫过了林晚晚那桶即将功成的顶级高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的美食直播间连通仙界请大家收藏:(m.2yq.org)我的美食直播间连通仙界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