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曹承隐犀利的目光落在了许志威身上。
此时的许志威脸色铁青,他本已做好拒不受命,联合诸将力求宣王废止议和的打算。曹承隐居然胆敢拿着宣王令旨冲入帐中,诸将只怕难以再对他服膺。
即便自知大事难成,许志威还是要在诸将面前保有该有的颜面,向曹承隐冷声说道:
“呵!原来是你这昭人降将,宣奸!必是你这等乱臣贼子蛊惑王上向昭虏议和,卑鄙小儿,是以为我大宣没有大丈夫了吗?”
许志威的情绪成功挑起了众将情绪,宣王向昭廷议和,派来的人又是眼下这个昭人降将,这让人很难不将两件事联系在一起。
诸将皆以怨愤的目光瞪向曹承隐,而曹承隐依旧从容,紧握手中令旨,直视向许志威道:
“呵!随尔等目中无国之辈揣测。我曹承隐是昭人,难道王上也是吗?令旨,还能是曹承隐代王上下的吗?议和之事,乃是世子与王上商议后之结果,必须得到执行。
如若诸将连君王之号令都可弃之不顾,便有颜面谈论什么军人之荣誉吗?小人行径罢了!我今日前来无意同尔等攀扯,只问元帅,这令旨是接还是不接?我此赴昭廷谈判,南军放行还是不放?”
许志威原本蜡黄的脸色比乌云还要阴沉。刺耳的沉默维持了好半晌,终于在许志威的松口下宣告了终止。
“哼!尔等只不过是一帮勾心斗角、狼心狗行却又百无一用的鼠辈罢了,真正能在国难当头之际支撑起这个国家的,还是我们军人!走着瞧吧!我们就走着瞧吧!”
曹承隐轻蔑一笑,许志威的这些话他已无意理会,收好令旨,快步走出营帐,准备与使团向昭廷进发。
而在曹承隐离开后,帅帐众将无不是是义愤填膺、满腔怒火。
“奇耻大辱!奇耻大辱!高王与许氏先祖们披荆斩棘所建立的国家,如今却容一介昭人小儿指手画脚,此我辈之耻辱啊!”
“唉!大王昏聩啊!此昭儿辈就算与我等牵马执鞭都不配,我等今日却要为其所节制,不可动其分毫。列祖列宗在天之灵,如何能不心伤!”
“我大宣已经走到这个地步了吗?天乎!天乎!乱臣贼子,误国小儿,我必斩之!”
众将因悲愤而捶胸顿足,一转眼,却见主帅许志威已经“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泪如泉涌,痛不可遏地高呼道:
“呜呼?我生何为也?上不能为父王铲除奸佞,使国政清明,下不能为大宣扫灭群虏,使四境安泰。国家受辱,列祖蒙尘,国将不国!志威……愧矣!愧矣啊!”
许志威的泪水仿佛决了堤的洪水,喷涌而出,怎么也无法止住。他双眼通红,拔出腰间之剑,目向诸将道:
“诸将!志威愧矣!无颜活于人世,唯有一死,方可向列祖列宗以及我大宣无数先烈谢罪!”
说罢,许志威就将剑朝自己脖颈上挥砍而去,诸将见状无不惊慌上前,死死抓住许志威的手臂,夺下他的剑,让许志威千万不要犯傻。
“元帅!国家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您要一死,前路便更无希望矣!求元帅万不要有轻生之念,我等众将,愿与元帅共进退!”
“诸位……”
许志威动容地看向周围众将,重重点了点头。
“好!我等义士,当共进退,力保家国无忧!”
“遵命!”
众将眼中含泪,齐声高呼。
而在这副感人至深的场景之后,在许志威的心底,他露出了一抹志得意满的笑容——许志才啊许志才,你的曹承隐终于离开了你的身边,接下来献给你的大礼,你可一定要好好收着!
……
……
……
以曹承隐为代表的宣国使团抵达终平时,天才微凉,空气冷得透骨。
下人将宣国遣使求和的消息带给洪辽时,洪辽还未从床榻上起身,一得知宣国人前来,洪辽顿时间大喜过望、睡意全无,连忙换上衣裳,亲自迎接在会客厅迎接曹承隐。
途中,洪辽一边三步并作两步,一边在脑中不住地进行思索:太好了!真是太好了!这简直就是天赐之喜啊!
这个冬天最让他担忧的东西,不是凛凛刺骨的寒风,而是与宣国人的战争。
去年冬天,他好悬没让宣国人赶出踏北,终平战役一结束,他就做了打算要与宣国人议和的打算,甚至使团都派到了中宣,可议和最终没有成功。
如今终于能把议和推行下去了,而且还是宣国人自己跑来求和,一下子就为他抹去大忧。
倘若上一次议和是因为条件没有谈拢而功败垂成,那这一次,洪辽找不到半点议和失败的理由,美好前程就在眼前!
洪辽脚步轻盈,宛若驾着一阵风般抵达了会客厅。
纵然喜不自胜,总督的威严洪辽还是要尽力维持的,不能在宣国人面前丢了份。洪辽正襟危坐,等候宣国使者到来,不一会儿,曹承隐便被请进了会客厅,并见到了端坐主座的洪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缔王志请大家收藏:(m.2yq.org)缔王志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