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绫匆忙地赶到薛止的班房之中,兴高采烈地将她带来的消息告诉给薛止。
“薛相!昭、宣谈判已然破裂,昭人军队不久即会北攻宣国,我们讨伐燕国的机会来了!”
“哦?是吗?”
薛止微挑眉头,看向叶绫,显然叶绫的激动已然无法掩饰,恨不得即刻就让攻燕战争打响。
宣国灾荒发生以后,凝国军方就开始了整备,商议接下来凝军所应采取之对策。
有的人提议趁机攻宣,有的人则提议趁机伐燕,而叶绫正是支持伐燕的一员,只要凝军能趁宣国疲弱无力干涉燕、凝局势,一举击败燕国,则凝国称霸天下之日至矣,她如何能按捺住激动?
不幸的是,最终的决策定在了第三项上:静观其变,按兵不动。
尽管叶绫起初对这一决策大为不满,在深思熟虑之后,她也知晓了其中之要害——昭廷的动向。
作为当今天下最为庞大的国家,在这等关键时刻,昭廷做出的决策势必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对宣国还是对凝国。
假如昭廷也打算趁着宣国虚弱,倾兵攻打另一个敌人,也就是凝国,那么凝国就不可能集中兵力对付燕国。
若是昭廷选择出兵北上,让宣国人在泥潭中越陷越深,这才是凝军讨伐燕国的绝佳时机,昭廷与宣国打作一团,则凝国的对燕战事将会排除任何干扰因素,凝军必将全力以赴,攻破燕军。
凝国要等的时机,即在于此,凝军必须要在昭人做出行动后,方能决定下一步行动。
早在宣国向昭廷求和时,凝国方面就已经在密切关注和谈的进程。不光是关注,手握天下首屈一指的谍报机构“荫影”的叶绫还在竭尽所能地干扰和谈。
比如洪辽打算先向朝中隐瞒宣国来使的消息,只同陛下一个人商议和谈时,就是“荫影”出动将宣国来使的消息散播了出去。
而在曹承隐等人抵达京城后,又是“荫影”出马,将曹承隐原为昭人的消息泄露,并将宣国受灾后的惨状进行宣扬,大肆挑动昭人的反宣情绪与战争热情,用以阻碍和谈、推动战争。
最终,在各方势力的共同推动之下,昭、宣和谈宣告破裂,昭廷对宣国发起攻势已经是一件可以预见之事。
那么凝国趁势发动燕国的攻势,也成为了一件值得尝试之事。
手握“荫影”,叶绫以最快速度得知了这些情报,甚至比凝国军方还要快。
但也用不了多久,军方肯定也能探查到这些情报,所以无需叶绫操什么心。
而叶绫在得知这些信息后,第一个赶来见的就是薛止,而非元帅叶珪亦或者凝王叶修。
通过这段时间的接触,她也发现了,元帅叶珪名为凝国军界一把手,实则不过是一介左右逢源、摇摆不定之辈,跟他商量进攻燕国,完全就是白搭。
至于自己的父亲,那就更不用多说,与之商议,必将麻烦重重,令叶绫心烦意乱,而且还看不到成效。
直接寻找与凝王最为亲密同时在凝国决策层极具影响力的薛止,自然成了叶绫的首选。
而且早在按兵不动的命令初步下达时,叶绫就找过薛止,询问凝王以及内阁对出兵一事的看法,以及为什么不从速伐燕。
薛止的回答也如叶绫所料,昭廷动向未定,伐燕尚存疑云,实不可妄动刀兵。
叶绫点了点头,没有与薛止争执什么,只同薛止说了这么一句:
“如果昭廷发兵攻宣,王上是否可以下定决心伐燕?”
薛止看向叶绫的眼光明显多了些异样,兴许是叶绫带来的惊喜早已不止一两次,薛止的目光很快恢复如常,微笑着对叶绫说道:
“倘若昭廷真的发兵攻宣,无疑会给我们创造极为有利的条件,届时,薛止自会尽己所能、做好应做之事。”
“好!”
叶绫注视着薛止,目光中满是自信,极为笃定地说道:
“那么就请您拭目以待了。”
叶绫就此转身离去,等她再次来到薛止身前时,她先前所说的一切都已经成真,只等薛止兑现当初的承诺。
叶绫将所掌握到的情报都告诉给了薛止,期待地望向对方,说道:
“如何?如今昭廷伐宣已成定局,攻燕的绝佳时机就在眼前,再也不可拖延。还请薛相向王上面奏此事,说服王上向燕国开战!”
“这个嘛……”
薛止捏着下巴,没有立即回答叶绫的问题,他的目光令人捉摸不透,在思考了一会儿后,他才同叶绫说道:
“公主殿下,不知您可曾考虑过一个问题,假如我凝军在昭廷北上后出兵燕国,结果昭廷刚与宣军交手,便被宣军大破,宣军挟大胜之势东下,威逼我宣军停战,我宣军又该如何?
总不能刚打一会儿,就在宣国人的胁迫下又撤退回去吧?如今我凝国颜面何在?可不退兵,凝军就要面临宣、燕联合进攻之风险,我大凝岂不进退维谷?
公主您的想法固然是好的,但请不要那么着急,还需要再等待一会儿,方能下最后之决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缔王志请大家收藏:(m.2yq.org)缔王志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