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昭人终于从他们那龟壳里钻出来了,我们怎么能不陪他们好好玩玩?如果我们后撤得太快,使昭军看不到半点得胜希望,就势逃回终平四城继续窝着,我们不就错失了这一天赐良机?
诸君,欲取之,先与之!不能行动太快,我们要陪昭人慢慢玩。如今昭人还有后撤的余裕,此非为破敌之良时。待昭人逐渐力不能支、进退维谷之际,方为我大宣一举破敌之际!
我宣军必当于踏北平原上一举攻灭昭人大军,并趁势将终平四城收入囊中,以雪去年之耻,壮我大宣之威!诸将,这才是我宣军最好的作战方略!行兵布阵,岂可不因时而动乎?”
许志威的一番发言令诸将陷入沉思之中。
而身处诸将之列的曹承隐一听许志威之言,眉头猝然紧锁,心中的忧虑宛如泄洪。
在曹承隐看来,许志威之谋划何其之得寸进尺啊!我大宣都到了什么时候了?生死存亡的时刻!
对昭战事不能从速取得胜利,令昭人退军,一旦燕军、凝军趁势侵略,我大宣离亡国也就不远。
许志威放着最为稳妥的方法不用,却选择最为冒险的办法,则如何不是拿国运做赌?他就没有想过赌输了呢?
终平四城之役,许志威为了威慑洪辽,将围攻丰平的主力军转移至终平,结果石建之乘势袭破宣军,一举收复定平、乐平两地,几乎令宣军困死在四城之地。
这次的情况没有那么棘手,怎么许志威还是不肯长记性?唉!
曹承隐在心头沉沉叹了一口气。他很想出言劝诫,令一切归于正轨,可以他的身份,说了不如不说。他只能寄希望于别的宣军将领,祈求他们不曾利令智昏,规劝许志威放弃这一冒险。
所幸,不久便有宣军将领向许志威提出疑问:
“元帅,为今之计,我大宣危机四伏,唯有从速击退昭人,方可令我大宣摆脱困境。而元帅之策,实为本就处于困境的大宣再添一道险境,如何能是可取之策?
倘若我宣军给予昭人希望,令昭人晚一天撤军,则我宣军主力必将多一天防备宣人。战事迟迟不见分晓,宣人与燕军便随时可能入侵,一旦两国下场,我大宣又将如何?恳请元帅放弃此等冒险之策,以稳妥为真正之上计!”
许恒也于此时劝说道:
“元帅之宏图,我等无不诚心佩服!然非元帅之谋虑不深也、所见不远也,实乃我大宣之状况未能满足元帅之大计。昭人越早退兵,对我大宣就越有利,即便我宣军无法趁此机会击破昭人。
我大宣情况,危如累卵,经先前之大灾,所能调用之粮草本就少之又少,且几乎全部往军队处供应,民间已然哀鸿遍野,随时可能爆发叛乱。
届时,又将为我大宣增添沉重之负担,种种考量下,我宣军必须尽快结束对昭战事,万望元帅明察!”
听了诸多劝谏之后,许志威的神色如常,他微微抬眼扫视一番诸将,轻轻说了几个字:
“我父有言:此战,悉数交由我主持。”
营帐顿时陷入沉默。没办法,他们虽然认为还有更好的作战方略可以选择,可许志威拿自己的宣王亲爹压他们,他们还有何话可说?
许志威清楚,光是以势压人无以服众,他还要做到以理服人。许志威目光中燃烧着狂热,向众人阐释他坚持这一计划的依据:
“诸位,许志威今年才三十余岁,投身戎马,亦不过十余年匆匆光阴,对我大宣昔日之荣光,有幸耳闻,却无幸目睹。而诸位却是一生戎马,亲身参与我大宣的辉煌征途。
诸君难道忘了吗?昔日昭廷蒙明帝之遗泽,全据踏北之地,犹且不是我宣军之对手,被我大宣接连大破,到最后仅余下踏江边上的几座小城。
今日,昭廷之腐烂更甚往昔,又有洪辽这等庸碌鼠辈为统帅,而我宣军再不济,岂会逊于当初草创之时?诸君当年能击破强盛无比之昭人,奈何今日却畏首畏尾,踌躇不前?
莫非……是锐气已尽,只知保守退让乎?呜呼!我大宣先辈若知我宣军实力更甚当年,胆气却不如当年,必将痛心疾首啊!
许志威于心不忍矣!不忍先辈筚路蓝缕所建立之威名,悉数丧于我辈之手!故,大敌当前,我等岂可一味退避、待敌自去,而不思破敌之计?
若敌虏步步紧逼,我军便要与其僵持不休乎?此言大谬!今来犯之敌虏号称二十万,实则不过十一二万,而我军连同新招募的流民合计九万余,纵兵力不及敌虏,战力却是远高于敌虏。
每逢我大军南下,昭军安敢出城迎战,唯有坚持固守尔!今两军相抗,我大宣亦无不敌之理!
敢问诸将,自我大宣大破昭虏,鲸吞踏北大半领地后,何曾有过今日之大战?战愈大,所建之功勋亦愈大!此需本帅多言乎?
如若昭军不战而退,待论功行赏之际,诸将何以居功、何以邀赏?加官进爵,又成空想!
本帅清楚记得,有不少将领离我大宣武勋最高只差几步之遥,此战破贼建功,诸将必将如愿以偿,奈何于知天命之年止步于此,于耄耋之年空作叹息?志威实不解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缔王志请大家收藏:(m.2yq.org)缔王志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