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烟雾中的真相碎片
国安临时指挥中心的空气仿佛凝固成铅灰色的实体,沉重得能压进人的肺叶里。只有服务器阵列低沉而持续的嗡鸣,像某种蛰伏巨兽的呼吸,在密闭空间里有节奏地震荡,搅起无形的焦虑尘埃。
陈晓墨坐在环形分析台的正中央,像一尊被数据洪流环绕的沉默雕塑。指尖那支万宝路香烟已经在指间转动了三十七分钟,滤嘴处被摩挲得发亮,甚至能看出指纹的沟壑,却始终没有燃起一星火光。他不需要尼古丁来麻痹神经,真正让他沉溺的,是这弥漫在空气中、比烟雾更致命的谜团。烟雾会散,但真相的碎片,却需要他用近乎偏执的耐心一片片拾起,拼接。他的眼神深邃,如同在夜空中搜寻暗星的天文望远镜,此刻正牢牢锁定在面前巨大的触控屏上,那里闪烁着无数光点和线条,每一个都可能是解开谜题的关键。
凌希玥清冷的声音打破了这短暂的沉寂。她将一叠刚从档案室调取的纸质文件推到他面前,A4纸边缘还带着碎冰般的蓝色静电,摸上去微凉,带着一丝旧纸张特有的油墨和灰尘混合的味道。她的黑色作战靴在光滑如镜的金属地板上敲出清脆的节奏,笃、笃、笃,像是在为这紧张的氛围打着节拍,最终停在陈晓墨身后三步远的位置。这个距离,是团队成员们在无数次磨合中,心照不宣为这位分析师留出的安全缓冲带。谁都清楚,当陈晓墨沉浸在他的思维迷宫时,那强大的领地意识会让任何过于靠近的人都感到无形的压力,仿佛稍一触碰,就会惊扰到正在蜕皮的毒蛇,引发难以预料的反应。凌希玥微微侧头,目光掠过陈晓墨专注的侧脸,他下颌线紧绷,神情冷峻,平日里偶尔流露的慵懒荡然无存,只剩下猎手般的敏锐与警惕。
陈晓墨没有回头,仿佛凌希玥的到来只是投入湖面的一颗小石子,虽有涟漪,却未扰乱他内心深处的涡流。他的左手食指修长而稳定,在触控屏上划出银亮的轨迹,如同一位技艺精湛的画师在描绘着不为人知的秘密。他将严克俭的学术谱系图——那是一张枝繁叶茂的知识之树,记录着一个学者的成长轨迹——与组织近年来的活动热图重叠。红色的热点标记与蓝色的学术节点在屏幕上交织、渗透,像某种神秘生物的血液在血管里奔涌、碰撞,时而泾渭分明,时而又模糊不清,诡谲而迷人。
严华...他突然开口,声音沙哑得像是久未开启的门轴,又像是砂纸摩擦过生锈的钢板,带着一种金属被磨损后的钝痛。这个名字,仿佛在他喉咙里酝酿了许久,带着千钧的重量。1987年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博士,毕业论文《量子纠缠态在能源传输中的应用可能性》,引用率至今仍是理论物理界的传奇。他的语气平淡,听不出太多情绪,但了解他的人都知道,能让他如此郑重提及的,绝非等闲之辈。这不仅仅是在陈述一个事实,更像是在揭开一段被尘封的历史,一个可能被遗忘的天才。
肖禹楠顶着堪比熊猫的黑眼圈凑过来,眼下的青黑像是用浓重的墨汁晕染开的,手里捧着一杯早已失去浓郁色泽、泡到第三遍的速溶咖啡,杯壁上还残留着褐色的咖啡渍。他打了个哈欠,眼角泛起生理性的泪水,带着浓浓的倦意,但眼神深处却依然闪烁着一丝好奇与期待。传奇到能让二十年前的数据流都染上金色?他的声音带着刚睡醒的沙哑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调侃,试图在这凝重的气氛中注入一点轻松。昨天溯源时我可看得真真的,那数据流...啧,不像我们平时追踪的那些乱七八糟的玩意儿,它干净、流畅,带着一种...一种韵律感,像敦煌壁画里的飞天飘带,好看是好看,就是透着股子说不出的悲怆,像是在哭。肖禹楠努力想形容那种感觉,他试图用浪漫的想象去包裹那些冰冷的代码和数据,却只捕捉到了其中一丝难以言喻的情绪。他期待地看着陈晓墨,希望能从这位分析师口中得到一些印证或是更深刻的解读。
陈晓墨的指尖悬在半空,烟蒂在指间转出个漂亮的花样,那是他思考时下意识的动作,带着一种与他沉稳外表不符的灵动。听到肖禹楠的比喻,他嘴角似乎几不可察地牵动了一下,像是在嘲笑这过于诗意的解读,又像是在某种程度上默认了那份数据流中蕴含的独特气质。1999年加入前身项目组,他的声音突然压低,像是在念诵某种古老而禁忌的咒语,每个字都带着沉甸甸的分量,当时的首席理论物理学家,比赵教授还年轻五岁。
这句话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深潭的巨石,瞬间激起千层浪。年轻五岁的首席理论物理学家!这个信息的冲击力,让原本还有些困倦的肖禹楠瞬间清醒了大半,连凌希玥也不禁微微睁大了眼睛,看向屏幕上那个名字,心中的疑云更甚。一个如此耀眼的天才,为何会在历史的长河中销声匿迹?他与,又有着怎样剪不断理还乱的联系?陈晓墨的目光依旧紧锁着屏幕,仿佛已经穿透了那些冰冷的数据和线条,看到了隐藏在背后的、被岁月尘埃掩埋的真相。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严华这个名字,就像一块投入拼图的关键碎片,预示着一个更加庞大、更加危险的图景,正在缓缓展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国安谍影:苍穹无眠请大家收藏:(m.2yq.org)国安谍影:苍穹无眠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