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点半,城市仍在浓墨般的夜色中沉睡,郝剑却已如一尊沉默的铁塔,钉在环球智库咨询有限公司后门的阴影里。深秋的冷雾带着刺骨的寒意,在他军绿色作训服的肩章和衣领上凝结成细密的水珠,宛如缀了一层霜花。这个身高一米九的壮汉,肌肉线条如刀削斧凿般嵌在轮廓分明的骨架上,却像块千钧巨石般纹丝不动,只有偶尔转动的眼球,在昏暗中闪过鹰隼般锐利的光芒,证明他并非街角的雕塑。他微微眯起眼,鼻腔里充斥着清晨特有的湿冷气息,混杂着远处早餐摊飘来的豆浆油条味,以及更近处,那栋看似普通的写字楼散发出的、若有若无的消毒水与电子设备的混合气味——一种属于严密安防区域的独特味道。
街对面的绿化带走廊,廖汉生如同蛰伏的猎豹般蹲伏着,战术望远镜的镜片在晨雾中反射出一点不易察觉的微光。他的手指轻巧地调节着焦距,额角渗出的细汗在微凉的空气中很快冷却。
目标建筑东南侧有三组监控,耳麦里传来廖汉生压低的、带着一丝电流杂音的声音,但你看三楼西南角那个窗口,窗帘缝里有红外感应的红光,频率很稳定,应该是高灵敏度的入侵探测器。
郝剑微微偏头,粗粝的指关节在布满老茧的掌心反复摩挲着——这是他在特种部队养成的习惯,每当进入高度专注状态,神经末梢的兴奋感便会通过这个无意识的动作得以疏解。他没有使用任何光学设备,只是凭借一双在边境丛林里练出来的,裸眼观察着那栋在晨雾中泛着冷光的玻璃幕墙写字楼。普通安保公司的监控系统通常采用12小时循环录像,而这家挂着智库咨询招牌的企业,却在凌晨六点零三分,由两个穿着黑色西装的男人更换了所有监控硬盘。郝剑的瞳孔微微收缩,当那两人提着密封硬盘箱走进地下车库时,左手无名指都习惯性地向内蜷缩了一下——那不是紧张,而是长期握持枪械形成的肌肉记忆。
海豹突击队的握枪姿势,郝剑突然开口,声音低沉得像碾过碎石的坦克履带,带着金属摩擦般的质感,他们右手虎口有长期扣板机留下的老茧,西装第三颗纽扣是特制的微型摄像头,角度刚好覆盖胸前扇形区域。他甚至能想象出那摄像头传输画面的分辨率,以及背后可能连接的监控中心。
廖汉生心中一惊,迅速调整焦距,果然在其中一人转身瞬间捕捉到那枚异常闪亮的纽扣——在晨光下,它的反光强度明显高于其他树脂纽扣。这位前特种兵教官不禁咋舌,自己用八倍镜才看清的细节,这个看似粗犷的熊系壮汉仅凭肉眼就尽收眼底。他想起陈子序出发前的叮嘱,当时那位情报头子呷了口茶,意味深长地说:别被郝剑的外表骗了,这家伙在边境追踪毒贩时,能从三十种动物足迹里分辨出哪个是负重的骡子留下的,他的眼睛和鼻子,比最精密的仪器还可靠。此刻看来,那绝非夸张。
上午九点整,写字楼开始涌入穿着精致的白领,像一群群色彩斑斓的工蜂。郝剑已经移动到街对面的咖啡馆,宽大的身躯几乎填满了靠窗的卡座,仿佛一座小山丘占据了那里。他点了一杯不加糖不加奶的黑咖啡,却一口未动,面前摊开的财经报纸挡住了半张脸,只露出线条紧绷的下颌和偶尔转动的眼睛。他像观察蜂巢的生物学家般,冷静而细致地记录着每个细节:员工平均通勤时间比行业标准短17分钟,说明多数人住在公司附近的高档公寓,这暗示了公司提供的薪酬福利远超同行;没人携带超过13寸的笔记本电脑,暗示内部网络有严格的设备管控,很可能部署了端口锁定系统;三个穿着同样款式风衣的男人在电梯口假装偶遇,他们的寒暄声透过玻璃门隐约传来,自然得无可挑剔,但郝剑注意到,他们左手腕同时出现的百达翡丽腕表,秒针走动的频率和误差不超过半秒——那是经过统一校准的军用级计时器,普通白领绝不会如此同步。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在他脑海中自动归类、分析,逐渐勾勒出这家公司严密的内部结构和安保层级。
十二点整,郝剑在加密通讯器里报时,声音平稳得没有一丝波澜,仿佛在陈述一个既定事实,注意穿藏青色西装那个女人,她去地下一层取咖啡却用了三分十七秒,正常步行只需要五十秒。多出来的时间,足够她在某个隐蔽楼层完成一次加密通讯。他的目光如同精准的手术刀,剖开了那女人看似优雅从容的表象——她高跟鞋敲击地面的声音在经过某个区域时刻意变轻,右手拎包的角度始终保持在腰间,以便随时取用里面的东西。
廖汉生的微型摄像头立刻锁定目标。女人走进电梯时看似随意地按了12楼和B1层,但郝剑注意到她按下12楼时小指没有用力,只是轻轻搭在上面——那是个伪装楼层,用来迷惑可能存在的监视者。真正的秘密应该在地下三层,因为她走出电梯时,右脚皮鞋底边缘沾了一点极淡的银灰色粉末,那是只有地下停车场第三层才有的特殊防滑涂料,郝剑在之前的建筑图纸上见过其成分说明。他端起咖啡杯,抿了一口早已冷却的黑咖啡,苦涩的味道在舌尖蔓延开来,如同他此刻对这个目标的判断——绝不简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国安谍影:苍穹无眠请大家收藏:(m.2yq.org)国安谍影:苍穹无眠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