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沉舟点点头,跟着特工走出实验室。走廊里的气氛比平时更加压抑,汪伪宪兵和特高课特工随处可见,他们的目光锐利如刀,在他身上反复打量。陆沉舟的步伐沉稳,没有丝毫慌乱,左手自然地放在身侧,右手轻轻握着口袋里的钢笔,指尖的触感让他保持着镇定。
行政楼三楼的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得让人喘不过气。田中次郎坐在主位上,穿着黑色的特高课制服,腰间佩着军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眼神依旧像淬了毒的扳手,死死地盯着陆沉舟。他的左右两侧坐着几名特高课特工,手里拿着文件夹,显然已经做好了记录的准备。
“你就是江哲?”田中次郎开口了,声音冰冷,带着浓浓的日本口音,“留洋归来的微生物学家?”
“是的,田中中佐。”陆沉舟微微鞠躬,语气平静,“我是江哲,1936年获得慕尼黑大学博士学位,主攻细菌学研究。”
田中次郎没有让他坐下,而是继续问道:“你为什么选择放弃国外的优渥条件,回到北平为‘大东亚共荣’效力?”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暗藏陷阱——如果回答得过于谄媚,会显得虚伪;如果回答得过于平淡,又会引起怀疑。
陆沉舟早有准备,他抬起头,目光与田中次郎对视,语气诚恳:“我是北平人,虽然在国外待了十几年,但一直心系故土。如今日军致力于‘大东亚共荣’,推动亚洲的和平与发展,我希望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家乡的防疫事业做点贡献,让百姓免受传染病的困扰。”他刻意强调“防疫事业”,避开了“武器研发”的敏感话题,同时表达了对故土的热爱,让回答显得真实可信。
田中次郎冷哼一声,从文件夹里拿出一份文件,扔在桌子上:“这是你在慕尼黑大学的履历,上面写着你1937年加入了反纳粹组织,有这回事吗?”这个问题非常尖锐,一旦回答不好,就会被贴上“反日”的标签。
陆沉舟心中一凛,知道田中次郎已经做了充分的调查。他没有慌乱,而是从容地说道:“确有此事。我加入反纳粹组织,是因为我不认同纳粹的种族主义政策,他们迫害犹太人,发动侵略战争,这与我追求的科学精神和和平理念相悖。但日军的‘大东亚共荣’与纳粹的侵略完全不同,日军是为了解放亚洲,摆脱西方列强的压迫,这一点我深表认同。”他巧妙地将自己与纳粹划清界限,同时肯定了日军的“理念”,既展现了自己的立场,又没有引起对方的反感。
田中次郎盯着他看了几秒,似乎在判断他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过了一会儿,他才说道:“坐下吧。”
陆沉舟依言坐下,身体微微前倾,保持着恭敬的姿态。
接下来,田中次郎开始盘问具体的学术细节。“你发表的《鼠疫杆菌培养优化研究》中,提到了改良后的LB培养基配方,具体添加了哪些成分?比例是多少?”这个问题非常专业,显然是请教了相关的专家。
陆沉舟心中早有准备,他快速回答道:“改良后的LB培养基,在基础配方的基础上,添加了0.5%的血清蛋白、0.3%的葡萄糖和0.1%的维生素B族复合物。血清蛋白能为鼠疫杆菌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葡萄糖能促进细菌的代谢,维生素B族则能提高细菌的存活率。”他报出的比例精准无误,与论文中的描述完全一致。
“你在实验中,如何控制培养环境的pH值?”田中次郎继续问道,目光依旧锐利。
“我采用了自动酸碱调节系统,将pH值稳定在7.4左右。”陆沉舟回答道,“同时,我还在培养基中添加了少量的缓冲溶液,以应对细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酸性物质,确保pH值不会出现大幅波动。”
田中次郎的问题越来越尖锐,从实验器材的型号到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甚至包括论文中引用的参考文献,都一一进行了盘问。陆沉舟始终保持着镇定,回答得条理清晰、精准无误,每一个细节都符合“江哲”的学术背景。他知道,田中次郎是在寻找破绽,只要有一个问题回答不上来,就可能前功尽弃。
就在这时,田中次郎突然话锋一转:“你在慕尼黑大学的导师是科赫教授?我听说科赫教授是着名的反战人士,他有没有对你产生过影响?”
这个问题非常阴险,一旦承认,就会被怀疑有反战倾向;如果否认,又会显得不诚实。陆沉舟略一思索,回答道:“科赫教授确实是反战人士,他反对任何形式的战争,认为科学应该为和平服务。我非常尊重他的理念,但我也认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科学需要为正义的事业服务。日军的‘大东亚共荣’就是正义的事业,我相信科赫教授如果了解真相,也会支持我的选择。”他巧妙地化解了这个陷阱,既没有否认导师的影响,又坚持了自己的立场。
田中次郎的脸色渐渐缓和下来,但眼中的怀疑并没有完全消失。他看了一眼旁边的特工,特工立刻会意,站起身,走到陆沉舟面前,拿出一个文件夹:“江先生,这是我们搜集到的一些信息,里面有一些人证明你在上海停留期间,与共产党的地下组织有过接触。你能解释一下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潜伏:狼凶请大家收藏:(m.2yq.org)潜伏:狼凶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