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城的晨光裹着未散的硝烟,在青砖灰瓦间流淌。陆沉舟靠在东单三条胡同的院墙后,中山装的袖口挽至小臂,露出三道交错的疤痕——最浅的是“黑太阳”研究所的化学灼伤,泛着淡粉色;中间的是天津港的弹片划伤,愈合后留下深褐色的沟壑;最深的是山海关的刺刀痕迹,皮肉翻卷的印记即便结痂,仍能看出当时的凶险。他左手插在裤袋里,指尖反复摩挲着那枚西山靶场的鹅卵石,石面被体温焐得温热,棱角磨得光滑,却依旧能硌出清晰的触感,这是他潜伏岁月里唯一的慰藉,也是保持清醒的利器。
“陆同志,目标出现了。”队员老杨压低声音,手指指向胡同口。
陆沉舟的目光瞬间锐利如鹰,顺着老杨指的方向望去。一名穿着灰色长衫的男人正走进废弃粮库的大门,长衫的下摆刻意遮住了小腿,走路时步伐沉稳,不似普通百姓的拖沓——这是日军特工特有的步态,即便伪装成平民,也难掩常年军事训练留下的痕迹。男人进门时,下意识地回头扫视了一眼胡同,眼神警惕,嘴角还叼着一根未点燃的香烟,手指在烟盒上轻轻敲击着,这是日军特工常用的暗号。
陆沉舟缓缓抽出左手,掌心的鹅卵石被攥得更紧,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他对着队员们做了个手势:“老杨、小李跟我正面潜入,其他人在胡同口警戒,一旦听到枪声,立刻封锁出入口,不准放跑一个。”他的声音压得极低,像风吹过枯叶的沙沙声,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三人借着院墙的掩护,快速靠近废弃粮库。粮库的墙体是厚重的青砖,上面爬满了枯萎的藤蔓,藤蔓的缝隙里藏着几个隐蔽的射击孔,显然是日军精心改造过的。大门是两扇锈迹斑斑的铁板门,锁芯处有明显的撬动痕迹,看来之前已经有人试图闯入过。
陆沉舟从背包里掏出一把特制的钢丝剪,指尖灵活地转动着工具,对准锁芯旁的钢筋。他的手指布满老茧,是常年使用枪械和撬锁工具留下的,指尖的触感格外敏锐,每一次剪切都精准无比,没有发出一丝声响。片刻后,“咔哒”一声轻响,锁芯被成功撬开。
陆沉舟示意老杨和小李贴在门后,自己则轻轻推开一条门缝,屏住呼吸倾听里面的动静。粮库内传来低沉的说话声,夹杂着日语词汇,隐约能听到“文物”“运输”“码头”等字眼。他心中一凛,看来这些日军残余分子果然在密谋转移掠夺的文物。
陆沉舟轻轻推开大门,三人如同幽灵般潜入粮库。粮库内光线昏暗,只有几盏煤油灯挂在梁上,发出微弱的光芒。墙角堆放着大量的木箱,上面盖着帆布,帆布下隐约能看到文物的轮廓。十几名日军残余分子正围在一张桌子旁,低声交谈着,桌子上放着一张地图和几支手枪。
“动手!”陆沉舟低喝一声,手中的无声手枪率先开火。子弹精准地射中了一名日军分子的胸口,日军分子闷哼一声,倒在地上。老杨和小李也同时开火,粮库内瞬间响起沉闷的枪声。
日军残余分子猝不及防,陷入了混乱。一名日军小队长反应过来,大喊着指挥众人反击。陆沉舟凭借着对粮库环境的快速判断,利用木箱作为掩护,不断变换位置,手中的无声手枪弹无虚发。他的动作敏捷如猫,每一次射击都能击中敌人的要害,眼神冰冷,没有丝毫犹豫——这些日军分子手上沾满了中国人民的鲜血,此刻的仁慈就是对先烈的背叛。
老杨和小李也配合默契,一人负责左侧,一人负责右侧,形成交叉火力。日军残余分子虽然负隅顽抗,但在陆沉舟三人的凌厉攻势下,很快就溃不成军。一名日军分子想要逃跑,被陆沉舟甩出的鹅卵石击中后脑,当场昏死过去。这枚陪伴他多年的鹅卵石,此刻成了致命的武器。
战斗很快就结束了,十几名日军残余分子除了三名被活捉,其余全部被歼灭。陆沉舟走到桌子旁,拿起那张地图,上面用红笔标注着从北平到天津港的路线,还有一个名为“芝罘号”的轮船标记。他的眼神变得凝重起来,看来日军残余分子计划将文物通过天津港运往国外。
“搜!仔细搜查每个角落,不能放过任何线索。”陆沉舟下令道。
队员们立刻开始搜查,老杨打开一个木箱,里面装满了精美的瓷器,都是明清时期的珍品,上面还沾着泥土,显然是刚从地下挖出来的。小李则在一个隐蔽的角落发现了一个铁盒,里面装着一份详细的运输计划,上面写着运输时间、路线、接头人等信息。
“陆同志,你看!”小李将铁盒递给陆沉舟。
陆沉舟打开铁盒,快速浏览着运输计划。计划显示,日军残余分子将在三天后,乘坐“芝罘号”轮船,将文物从天津港运往日本。接头人是天津港的一名日军潜伏特工,代号“墨鱼”。
“不好,我们必须立刻赶往天津港,阻止他们!”陆沉舟说道,语气急促。他知道,一旦文物被运往日本,想要再夺回来就难上加难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潜伏:狼凶请大家收藏:(m.2yq.org)潜伏:狼凶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