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排鲜红的数字,像一道道血淋淋的伤口。
“过去一个月,团队核心成员平均每日在线时长,14.7小时。系统后台代码的错误提交率,环比上月上升37%。客服收到的用户投诉量,翻了一倍!”
林夏的手指重重地敲在桌面上:“我们口口声声说要反抗大厂的压榨,反抗996,可我们现在在做什么?我们给自己定的KPI,比我们任何一个前东家都更狠!”
她环视着一张张错愕而愧疚的脸,声音里第一次带上了痛楚的自省。
“我们不是在改变世界,王磊。”她的声音放缓,却更具分量,“我们是在用另一种方式,重复这个世界的暴力。”
“这是我的错。”林夏深吸一口气,向所有人深深鞠了一躬,“我以为只要方向是对的,过程中的痛苦就可以熬过去。但我忘了,我们也是血肉之躯,我们也是……打工人。”
话音落下的瞬间,她手腕上的系统光环闪过一道罕见的红色警示光芒。
【警告:领导者自我认知出现严重偏差。偏差修正成功……】
【组织可持续性发展模型已强制激活。】
为了强行重建团队的节奏,林夏推出了“喘息计划”。
每周四,被定为“无KPI日”。
这一天,全员禁止讨论任何关于业绩、转化率、流量和商业合作的话题。
取而代之的,是读书分享会、亲子绘画课,或是在天台上举办的露天电影放映会。
起初,内容组的阿紫对此嗤之以鼻,觉得这是形式主义。
直到那个周四的晚上,天台上放映的是摄影师赵立剪辑的幕后花絮。
轻松的音乐里,是大家并肩作战的日常。
突然,一个镜头一闪而过——在一次通宵直播的间隙,李曼蜷缩在办公室的沙发角落里,从包里抖出两粒药丸,仰头干咽下去。
那是速效救心丸。
那个画面,没有特写,没有旁白,却像一记无声的耳光,狠狠扇在阿紫脸上。
她一夜未眠。
第二天,“反骨空间”的官方账号发布了一条新的短视频,标题是《她们不是铁打的》。
视频里,只有李曼在各个场合奔波的疲惫身影,和那个蜷缩在沙发上吞药的无意记录。
视频的最后,浮现出一行白色的字幕:
“她说不想当英雄,只想睡个整觉。”
这条视频在一夜之间,被转发了数十万次。
评论区里,无数职场女性留下了自己的故事。
“这是我。”
“这是我妈,去年心梗走的。”
“看完视频,我辞职了。谢谢你们。”
连一向只转发官方政策的街道办孙姐,也罕见地转发并评论道:“以前觉得歇两天是懒,现在才明白,那是活着的证明。”
一周后,李曼康复归来。
她拒绝了所有人的特殊照顾,坚持回归岗位,但她提交的第一份方案,不是商业计划,而是一份职位增设申请。
她提议,设立“健康守护官”一职,由心思最缜密的王磊兼任,负责用技术手段监控团队成员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数据,拥有一票否决权,可以随时叫停任何可能导致成员健康受损的项目。
林夏不仅全力支持,更以此为契机,起草了《反骨宪章》的第一版。
宪章的第一条,就是用加粗的黑体字写下的:我们的斗争,永不以牺牲任何一名成员的个体尊严与生命健康为代价。
更令人震惊的是,林夏在随后的分红方案讨论会上,主动宣布将自己作为创始人的分红比例,从原定的30%下调至5%。
“其余的25%,”她平静地说,“全部划入新成立的‘长期抗争基金’。专用于所有成员的医疗保障、心理咨询补贴,以及未来的职业转型培训支持。”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
阿紫低着头,看着宪章上的那行字,低声说了一句:“原来,最狠的反抗,不是骂得多响亮,而是要活得比他们都久。”
夜深人静,林夏独自一人在办公室整理着散落的旧物。
她翻出了那个被裁员当天,被HR冷漠收走的工牌。
她曾以为,反抗就是向着给了她这块工牌、又夺走它的庞然大物,发起一次又一次的冲锋。
直到李曼倒下的那一刻,她才明白,真正的胜利,是确保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有权利、也有底气,在任何时候选择‘休息一下’。”
她正准备将工牌收起,手机屏幕突然亮起,系统光环浮现出全新的提示。
【个体生命力指数已正式纳入组织健康度评估体系。】
【下一阶段核心目标已更新:构建可持续的、可复制的觉醒生态。】
林夏抬头,看向墙上那幅用无数便利贴拼成的“共建者地图”,每个名字都代表一个鲜活的生命。
她的指尖,轻轻抚过最中心“李曼”的名字,低声说:“对不起,也谢谢你……撑到了今天。”
她走到窗边,推开窗,让晚风吹散室内的沉闷。
一切似乎都回到了正轨,一种更坚韧、更人性化的正轨。
然而,就在她准备关上电脑时,眼角的余光无意间瞥到了后台的实时数据监控面板。
那条代表着平台总流量的曲线,在经历了白天的平稳爬升后,此刻,正以一种极不自然的、断崖式的角度,诡异地向下跌落。
仿佛有一只看不见的巨手,在数据洪流的源头,缓缓拧紧了阀门。
喜欢从被辞退到被敬畏请大家收藏:(m.2yq.org)从被辞退到被敬畏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