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时间钟鹏举大部分时间在冶炼和锻造工场指导工作。
钟鹏举在其中某一日专门抽了半日时间去拜访济世医馆的十叔公钟良瑞,他是前朝的太医令,擅长肝脾胃胆内科。前朝灭亡后回乡避祸,平时坐镇医馆。
十叔公钟良瑞医德高尚在方圆十里内还是颇有名气的。
钟鹏举去到医馆的时候,刚好病人还不多,馆内还有数个医师在忙碌。
钟良瑞正与一位高大的老者和一位老医师在讨论一个留诊病人的病情。
这位高大老者身边还带着一班身穿医官服的人。
这位老者身形高大,虽已年逾五旬,却身姿挺拔,一袭黑色缎面官袍上,用金线绣着精致的灵芝云纹,袖口与领口处的白色锦边,更衬出他的庄重与沉稳。腰间一条素色丝绦,挂着一块温润的玉佩,随着他的走动,玉佩轻轻晃动,发出细微的声响。
钟良瑞对钟鹏举的到来感到有点愕然。对这个自己兄长的孙儿,他是看着钟鹏举长大的,自然对他的情况十分了解。
钟鹏举向十叔公问好后,就对他说:“我最近两年在行伍时经常帮军医的忙,他边教我学医,也给了一些医药书给我自学,我有不懂的地方也经常向他讨教,故越学越兴趣。以后我有空就来帮帮你的忙。”
钟良瑞听了,非常高兴,他也收到了二兄钟良泉打的招呼说鹏举要来医馆帮忙,他也苦于没有合适的人帮忙;二来学医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但邻近村里读过些书的又对医药感兴趣的人简直是凤毛麟角,如果鹏举愿意学,他是不介意倾囊相授的。
他慈祥地望着钟鹏举说:“那你对外科是有点经验对吧,尤其是治疗创伤、跌打、骨折和瘟疫等。”
钟鹏举“谦虚”地说:“苦于军中药品和器械短缺,一直未有大的建树。其实我对治疗金疮、骨伤、痈疽、疔疮、痔疮和外科手术是有点经验的,对如何治疗疟疾、痢疾、中风、心肌梗塞、咳嗽、崩漏、带下、惊风、疳积、目赤肿痛、鼻渊、喉痹呀也有点心得,对如何治疗麻疹、伤寒、瘟疫、天花等也有所涉猎。”
哇,十叔公听了倒吸一口凉气。外科、内科、妇科、儿科、五官科没有他不懂一点的?对如何治疗麻疹、伤寒、瘟疫、天花等也有所涉猎?他像看一个怪物一样定定地看着自己的侄孙。
这小子口气真大!自己做了二十多年的御医,每人的专业范围都是很狭窄的,对很多病种也是束手无策的,有时宫里单单一个风寒就可要人的命。即使宫廷内的药品除了国内各地送来的,也有很多是从异国转运过来的珍贵药材,帝王之家极尽各种供奉。
高大老者身边的那帮人也议论纷纷,大家都被钟鹏举的不谦虚激怒了。现时各个医师的专业分得很清晰,在朝廷中侍御医负责皇帝的医疗保健,司医掌管分疗众疾等具体医疗事务;按专业划分为食医、疾医、金疮医等。哪有什么都会的?
旁边那个刚刚行开正在开药方的老医师听了钟鹏举的话不由得瞪起眼子,笑骂道:“黄毛小子!你太狂了吧。”
虽说他对钟鹏举是有好感的,毕竟他捐了一百两给医馆购买药材造福一方百姓,论捐钱钟鹏举是第一个,但他却不容许钟鹏举随便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大放厥词。这里的医师哪一个不是从业了好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并且都是个个都是子承父业,家学渊源。
钟鹏举无奈地对他笑了笑,他神情平和地说:“学无止境,我在外面从医是有了一些经验和心得,所以今日才专程前来与自己的十叔公交流一下,日后我也要过来帮忙的,毕竟周边的村民多数是我们的宗亲。”
此时老医师正专注地调配药方,指着桌上的药方说:“此乃治风寒之方,病人偶感风寒,久治不愈,我们准备加用麻黄、桂枝发汗解表。”
钟鹏举一边思索一边回答道:“前辈,这药方在解表散寒上确实精妙,不过,若是从我的经验来看,风寒多由病毒引起,我们或许可以加些增强免疫力的草药,比如黄芪,它能调节人体免疫功能,说不定能加快恢复。”
老医师瞪大了眼睛,既惊讶又疑惑:“这黄芪,我只知其补气,与这风寒有何关联?
钟鹏举耐心解释道:“前辈,人体免疫力增强后,便能更好地抵御外邪,就像加固城墙一样,让敌人难以入侵。”
这时行过来的十叔公钟良瑞捋着胡须,陷入沉思,许久后,缓缓点头:“虽闻所未闻,却也有些道理。”
也在思考中的那位高大老者对钟良瑞说:“太医令兄,也许可以试试。但何为免疫力?”
这有点难以解释。
钟鹏举只能先说定义,再解释,他挠了挠头说:“免疫力是人体的一种防御机制,主要是指人体识别和消灭外来侵入的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处理衰老、损伤、死亡、变性的自身细胞,以及识别和处理体内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请大家收藏:(m.2yq.org)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