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日
一大早,风闻而来的人们早已云集到钟鹏举即将要演示新式耕作工具的田边。
人山人海。
相对于灌溉工具,现在耕作工具尤其迫切。
金色霞光,犹如一只神奇的巨手,徐徐拉开了柔软的雾帏,整个大地豁然开朗了。
如画的田野风光尽收眼底。
肥胖的斑鸠在高高的树丫上得意地鸣叫,小巧的青丝雀在花间戏舞。
春水回环,春气弥漫,春树萌芽,春花怒放。
千山荒草碧,万树杏花开。
工具改进是生产力发展的最显着的标志,经济发展最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生产力是社会变革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
夏国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都由于生产力的进步(即生产工具的进步)引起的。
今日司农卿等人和州县有关官员再次悉数出席。
司农卿的态度已经很清楚地表达出来了,他代表朝廷对钟鹏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族长钟良泉也带了一帮人前来观看耕作农具的演示。
跟随学堂首席教习钟良惠联袂而来的还有他的一位故友和那几位气质不凡的少年人。
特别邀请而来还有一位身穿便服的儒雅中年人。
钟鹏举指挥钟华昌和钟华成等人演示鹏举曲辕犁。
另一边则有钟剑平和钟飞国等人准备演示铁牛。
在众人瞩目之下,有一头耕牛带动的曲辕犁不到三刻时间便把一亩田犁完,曲辕犁轻便灵活,腾挪转折,锋利的犁箭所到之处泥浪翻滚,省时省力!
当场有不少人抢着请求亲自下地试用,使用完的人全部都赞不绝口!
“可不是嘛,以前那直犁,费力得很,拉起来跟拖座山似的。这曲辕犁倒好,轻巧多了,我家那老牛今儿个都没费啥劲。”钟二麻子咧着嘴笑道。
“而且转弯也灵活呀。”旁边的张大哥接过话茬,“我们这地,坑洼多,以前用直犁,碰到个小土包,那得费好大劲调整,现在这曲辕犁,轻轻一转就过去了,这耕地的速度,快了不止一星半点。”
“确实如此。”经验丰富的赵大叔点点头,“我刚才试了试,在那软一些的地,把犁铧调浅点,既省力气,又能把地犁得平平整整;到了硬地,就调深些,照样能深耕下去。以前用直犁,可没这等方便。”
“这可真是咱庄稼人的福音呐!”老李头再次感叹,“往后这地种起来,轻松多了,收成说不定也能更好。”众人纷纷点头称是,眼中满是对未来丰收的期待,围绕着这曲辕犁的讨论声,在田间久久回荡。
只有长期耕田的农夫用过才深刻体会到鹏举犁的轻便和灵活。
鹏举曲辕犁的口碑一下子疯狂地传播开来。
众人不禁发出长时间的欢呼声。
众人以感激的目光注视着以钟鹏举为首的工匠们。工匠们自从钟鹏举改造工厂开始,就已经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再到最近接连推出的各种农具,都广受好评,利己利民,工匠们跟着受人称赞,内心都非常认可钟鹏举的领袖地位。
人群中的那几位气质不凡的年轻人也不例外,纷纷拍手叫好。他们前日才看了灌溉工具的演示,今日又看到如此令人们为之惊叹的犁,虽然他们出自豪门世家,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但眼光还是有的。
那个青衣公子一双神采奕奕的大眼睛怔怔地望住钟鹏举。
他发现钟鹏举在人们的赞誉声中依然是一副淡定的样子,没有半点的趾高气扬,反而在眉宇之间泛着一丝丝淡淡的忧伤。
他侧过头问那个锦衣少年:“三哥,他的过往查过了吗?”
锦衣少年回道:“了解过了,他是一介寒门子弟,他的祖辈与父辈皆是普通农民,但他的两位叔公分别系前朝礼部郎中和太医令与我们的老师有交往,今次我们经过江县,我们老师接过到他们的邀请。此人人品一直不错,但性格过于懦弱,前年被征调,剿匪时被俘,做了一年俘虏,一个多月前天前才逃跑回来的,听说逃跑回到家门口时差点被追踪而至的匪徒打死。”
青衣公子陷于沉思之中,他对钟鹏举也越来越感兴趣了,他虽然出身低微,却由于他出身不符的格局,他造出的东西都是很实用的,能够实实在在可以改变这个世界的。
那位首席教习的故友和那位儒雅中年人,他们是第一次见到钟鹏举,但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司农卿和州县那些相关官员,他们都是与农业、农民和农村打交道的人,此时他们的内心都翻起了阵阵的波澜,他们更能明白鹏举曲辕犁面世的重大意义。
民以食为天,在夏国古代农业就是根本。可以说历朝历代一切历史繁荣的成就里,都是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为其奠定了基础的,农业工具和技术的发达则为农业发达创造了条件。
族里众人对钟鹏举是很了解的,以前他再懦弱,他再平庸,他再呆板,但大家不会讨厌他,因为的确很勤奋读书,很勤奋做事,从来就不是游手好闲的人。他毕竟也是在族内德高望重的嫡传大房二官的孙子;他的父亲也是个好人,是为族内做出过很多贡献的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请大家收藏:(m.2yq.org)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