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异象在钟家村出现的传闻在他脑海里一闪而过。
他原本对当前政局已感到悲观,处处受限,郁郁不得志,日渐消沉。
看到眼前的钟鹏举,似乎又看到了一丝曙光。
接着族长钟良泉也正式向钟鹏举介绍那位儒雅的中年人,本县县令李应武,你祖父的忘年交。
李县令更行近一步,拍拍钟鹏举的肩膀,以示亲近。这是他是把钟鹏举当作是侄子的表示。
李应武县令鼓励钟鹏举道:“本县将会率先在县域内推广你的农具,贤侄你做好准备。我相信你发明的农具将会极大地帮助本县的垦耕,非常有利于提高本县的农业生产水平,让老百姓获得更多的收成,仅凭此一点,你将名垂千古!”
邹大人大笑着道:“李县令所言极是!我也将上书主公详细介绍这些农具,争取能够在辖区内大力推广。我点评一下刚才这首词作,此词上半阕写出忧深思远之情,与阮籍《咏怀》诗第一首‘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意境相似。下半阕‘白首’二句,表面低沉消极,但实际上正是壮志难酬的孤愤。‘欲将’三句,用比兴手法点出‘知音’难遇的凄凉的情怀,甚为悲伤忧郁。”
族内众老其实也是很诧异,想不到刚二十出头的钟鹏举竟然有如此的孤愤、凄凉、悲伤和忧郁的心境。
钟鹏举连忙感谢两位大人道:“农业是国之根本,晚辈就是本着大力发展农业经济,解放农村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使农民尽快富裕起来的初衷,才孜孜不倦地研究这些农具机械。晚辈专注发明创造比死读书更有用。”
那位青衣公子看完这首《小重山》,心里泛起了阵阵涟漪。他是个饱读诗书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志在沙场的人。他很欣赏钟鹏举发明的农具,同时也很佩服钟鹏举的文采,这样一位才华冠绝的人此刻就在自己的眼前,真的是不可思议!你说他是天才吧,他其实很普通,除了自信和带有淡淡的忧伤的气质,他就是一个普通人,最多算是一个读书人,没有功名,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出众的外表,但对自己却有致命的吸引力。
没有人不喜欢有才华的人。
钟鹏举好像不是传统的读书人,诗词写得好,但似乎并不醉心于钻研经义,偏偏专注于把他的种种奇思妙想变成先进的农具,为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这种人令人感到很特别。
青衣公子说:“词牌名<小重山>。又名‘小重山令’。<金奁集>入‘双调’。前人例用以写‘宫怨’,故其调悲。此词五十八字,前后片各四平韵。我的理解是此词上阕写深夜梦回的压抑心情。主人公三更不寐,绕阶独行,隔帘仰望空中朦胧月色,表现了壮志难伸的孤愤之情。下阕写壮志受阻的郁闷心情。主人公急欲建功立业,但壮志难酬,知音难觅,抒写了曲高和寡的忧愤之情。全词沉郁低徊,曲折含婉,抑扬顿挫,情景交织,营造了一个蕴蓄隽永的艺术境界。”
“词中‘白首为百姓’的意思是为国建功留青史,未老满头霜星星,痴心不改吗?”
钟鹏举望着他那双美丽的大眼睛,不觉恍惚了一下,想不到他对本词有着深刻的见解。不觉又细细打量了对方一番,接着才平静地说:“是有这方面的意思,我平生的理想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富足的生活。建功立业固然是男子汉大丈夫的终极理想,我的理念却是以民为本,一切以老百姓的利益为中心。”
“我们生活的这块大陆已经分裂了五六百年,迟迟未能统一,我痛心的是各地军阀割据,战乱不断,兵灾连结,政权更迭频繁,导致社会生产和秩序遭到空前的破坏,致使老百姓流离失所。正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志向对我而言就是通过为百姓过上好日子而建功立业。”
学堂首席教习钟良惠脱口而出:“好一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表达了对老百姓疾苦深切同情与强烈的人性关怀,贤侄孙对历史的深刻思索,对现实的执着关切。”
“在写作手法上,这首词与<满江红>有所不同。那首<满江红>多用赋体,直陈其事,慷慨激昂,凝聚着主人公忠贞报国的豪迈精神和战斗雄姿。这首<小重山>则多用比喻,曲折地道出心事,含蓄委婉,抑扬顿挫,情景交融,艺术手法是很高超的。这首词虽然短小,但含蓄隽永,明丽婉转,寓情于景,深切地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和忧国忧民的悲苦心境。另外,虽然这首<小重山>写得比较含蓄委婉,与那首<满江红>格调有所不同,但在思想内容方面仍有其内在的统一性。”
“<满江红>表现的是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志向;<小重山>表现的则是面对山河飘摇,国家残破,作者夙夜忧患,表达了作者“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壮志难酬的孤独与凄凉心境。‘独自’写出词人的孤独寂寞,心事无法向人诉说,可见苦闷之深。结拍‘人悄悄,帘外月胧明’以景收束上片,映衬词人不能成眠,更见孤独之感。这两方面的主题是完全统一的,统一的基础就是作者反对民族压迫、反对分裂、反对投降主义的坚定立场,热爱国家、热爱人民的深厚感情。”邹大人继续点评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请大家收藏:(m.2yq.org)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