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鹏举选择“鸳鸯阵”的原因,一是因为还没有研制出先进的火器;二是因为它适合自己目前的小规模村兵对付本州县内不是很大规模的敌人,让自己的军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强悍的战斗力。
这“鸳鸯阵”是一套比较复杂的阵法,组成阵法的每个小组一共十二个人。其中一名队长,两名盾牌手,四名长枪手,两个狼筅手,两名镗钯手,还有一名弓弩手(兼火夫提供饮食)作为防守和远距离进攻的灵魂。
队长负责指挥全局,其他士兵各司其职,通过密切配合发挥出强大的战斗力。
那在戚继光的“鸳鸯阵”中,这一个人是配备火枪的。当时的火枪,也被称为“鸟铳”,也就是欧洲的“火绳枪”。但钟鹏举还未研制出火器,只能用弓弩手代替,目前他研制的弓弩使用起来更便捷,只要命中都会杀伤敌人。
单个弓弩手的攻击比起单个人使用射击准备繁琐的鸟铳更快更有效。使用鸟铳的话要组建规模比较大的队伍,分批密集射击才具有比较大的杀伤力。
鸟铳的射击过程包括倒药、装药、压火等多个步骤,操作流程复杂,导致射速较慢,每分钟约1-2发;通常,48 - 81 磅左右的宋代实战弓,比较适合射手发挥射速优势,所以钟鹏举设计的复合弓重量适中,经过测算现在百姓军的射手一分钟可以射出 12 - 30 箭。
鸟铳的使用受天气影响大:火绳点火易受风雨影响,在潮湿环境中,如雨雪天气,黑色火药也容易受潮无法使用,明神宗与后金女真族部落首领努尔哈赤的萨尔浒之战中就暴露出这一问题。
鸟铳的火绳易暴露,火绳在未射击时也需保持点燃状态,容易在夜间等环境中暴露目标,且火绳燃烧时间有限。
明代的鸟铳射程有限,一般认为,明代标配的鸟铳的有效射程大约在 100 米左右,最大射程可达 300 米左右。而钟鹏举的木羽箭最远的射程已达四百多米,并且射速又比鸟铳快。
(备注:萨尔浒之战中,明朝方面,启用李如柏镇守辽东,杨镐为辽东经略,赐尚方宝剑。经过9个月准备,集结约余明军,加上朝鲜援军共约10万人,号称47万大军,兵分四路。金方面:努尔哈赤得知明军将要进攻,决定采取“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战略方针,集中兵力,逐个击破。后金全军出动,八旗作战人数约6万。结果明军共损失兵力约余人,战死将领310余人,丧失骡马2.8万余匹,损失各种火器两万余支。明朝在辽东的军事力量一蹶不振,被迫由进攻转为防御,为弥补损失增加赋税,社会矛盾激化,统治根基动摇。后金大获全胜,巩固了在辽东的统治,领土扩张,军事实力因缴获大量物资而增强,还俘虏明军补充力量。努尔哈赤的领导得到认可,女真各部更加团结,为后续统一战争奠定了基础。)
盾牌手在队伍最前,负责防御和吸引火力。狼筅手,在两侧,伺机用狼筅,也就是两三米长,象毛竹一样,轻便坚硬锐利的带勾刺的精钢长杆,用勾刺把敌人或战马扫倒,然后长枪手一拥而上,把敌人戳死。镗钯手和弓箭手负责后方守卫。
戚继光训练鸳鸯阵是对付倭寇,倭寇虽然个人战斗力很强,但是他们习惯单兵作战,在这种情况下,当然不是“鸳鸯阵”的对手。由此可见,戚继光确实是一个军事天才。
钟鹏举详细地向这一百二十名族兵讲解这种阵法的具体战术。
这种以十二人为一作战基本单位的阵形,长短兵器互助结合,可随地形和战斗需要而不断变化。
鸳鸯阵阵形以12人为一队,最前为队长,次二人一执长牌、一执藤牌,长牌手执长盾牌遮挡敌人的重箭、长枪,藤牌手执轻便的藤盾并带有精钢打造的标枪、腰刀,其锋利程度远远超过同类型的武器,长牌手和藤牌手主要掩护后队前进,藤牌手除了掩护还可与敌近战。
再二人为狼筅手执狼筅,狼筅类似于南方生长的毛竹,带尖锐的勾刺,每支狼筅长3米左右,狼筅手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刺杀敌人以掩护盾牌手的推进和后面长枪手的进击。
接着是四名手执长枪和陌刀的长枪手或者陌刀手(面对敌人有骑兵时左右各一人换上陌刀),左右各二人,分别照应前面左右两边的盾牌手和狼筅手。再跟进的是使用短刀的短刀手,如长枪手或陌刀手未刺中敌人,短兵手即持短刀冲上前去劈杀敌人。最后一名为负责远距离防守和攻击的弓弩兵。
“鸳鸯阵”不但使矛与盾、长与短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了各种兵器的效能,而且阵形变化灵活。可以根据情况和作战需要和面对的敌人的多寡变纵队为横队,变一阵为左右两小阵或左中右三小阵。
当变成两小阵时称“两才阵”,左右盾牌手分别随左右狼筅手、长枪手和短兵手,护卫其进攻;当变成三小阵时称“三才阵”,此时,狼筅手、长枪手和短兵手居中。盾牌手在左右两侧护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请大家收藏:(m.2yq.org)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