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鹏举的脸上并没有露出半点的兴奋之情,他淡淡地说:“能帮到老百姓,为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这才是我的初衷。我希望能够借助我们的商业渠道和网络,尽快在更多的地方投入使用。这样我才感到欣慰。”
钟良拔心里不由得暗暗称赞。自己兄长的孙子有如此的成就和沉稳的心态,他也感到很欣慰。
接着他把手里的书信和请帖递给钟鹏举。
钟鹏举浏览了一下,其中有一张是徐知诰的请帖,他是当今吴王身边权臣杨温的养子,邀请他在四月份参加一个在洪州举办的年度文会;那份书信则是一位名叫杨溥的人写来的,邀请其择日到江都府相聚。原来上次来的那个锦衣少年是前吴王杨行密的第三个儿子。
此时的钟鹏举并不愿意看到自己名声大噪,更不想去抛头露面,因为自己还是太弱小了,根基太浅了,还不具备鹰击长空的能力和底蕴。他相信自己不借助外部的力量,自己也能慢慢发育,最终成为能够改变历史的人物。
远在江都府,此时有一位青衣少年正坐在窗前发呆。
他已经知道自己的三哥向钟鹏举发出了邀请,但此时他正在忐忑之中,不知道钟鹏举会不会接受邀请,好在一个月后在洪州有个文会,届时他再过来与他相见。即使如此,他也觉得度日如年,坐立不安。
青衣少年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摸着自己日渐清瘦的脸,长吁短叹。过了一会,他做出了一个什么决定,匆匆地换上一身粗布衣服,乔装打扮一番,打了一个包裹就一个人匆匆出门而去。
一个月来。随着钟鹏举的诗词和书法的广泛传播,江都府乃至其他的国家,不少文人在谈论钟鹏举,他们都没有见过其真人,不少人想来一睹这个横空出世的诗词大家。
随着鹏举水车、鹏举犁在江南各国的推广,老百姓受益匪浅,那些地方官员都是乐见其成,都记住了这位集非凡文学才华和高超制造技术于一身的天才。
而身在村中的钟鹏举并没有察觉到这些变化。
这次八叔公遵照钟鹏举的命令,把南方的茶叶和他工场里的生铁贩卖到北方,买回了二百多匹马;从闽越等地买回了数百斤猛火油,除掉这些费用,还倒贴了五百贯钱;另外在农具上赚了五百贯。
至此钟鹏举的现有资金还是相当于十万零五百两白银。
钟鹏举是不太愿意再动用这笔钱,最多就是再投入五百两到工场用于赶造军舰和后面的码头、大型船坞。他自己的工场和商队已经具备初步的盈利能力。
钟鹏举工场日产生铁近可达万斤。据夏国的史籍记载,唐朝政府每年手中掌握的铁不过是200多万斤,在唐宪宗时代是207万斤。而自己目前所处的世界因为战乱和科技落后,估计整个大陆生铁的产量十分有限。他不准生铁在附近的南北诸国内销售,只能与较远的北方国家和少数民族政权进行以物易物贸易。
钟鹏举知道各个国家和民间因为铁产量有限甚至用铁掺铅铸币,所以他要限产,推高生铁的价格。同时他已秘密下令钟华昌开始自己用足额的铁不掺铅铸钱或掺铅的铁钱用于向周边国家购买原材料。我方贩卖出去的商品,在我方确实收不到白银和铜钱的情况下,才能接受对方没有掺铅的成色足的铁钱。
现时不少国家曾允许官民自由铸造元宝。由于当时国情等因素,官方难以完全垄断铸币权,为了满足市场货币流通的需求,开放了民间铸钱,不过导致版别复杂,轻重不一。货币制度混乱,私铸严重,货币贬值,经济秩序受到严重破坏。
据史籍记载,比如后周世宗柴荣为统一货币制度、促进经济发展,下令废除各地杂乱的货币统一铸造“周元通宝”,从侧面反映出民间私铸现象已影响到正常的货币流通和经济秩序。
一些地方割据势力为增强本身实力、削弱他国,会铸造恶钱,在一定程度上纵容或间接导致了民间铸钱。如盘踞幽州的刘仁恭、刘守光父子,除了铸造永安一十、一百、五百、一千面额等钱币外,还曾用堇泥作钱,强迫收兑铜铁钱,又利用许多古钱的钱模,铸造多种杂钱。
由于政权更迭频繁,战乱不断。北方地区受战争影响较大,社会经济遭到破坏,生产秩序混乱,生铁的生产和运输都受到阻碍,供应减少,价格上涨。
对于一些缺乏铁矿资源的地区,需要从外地输入生铁,加上运输成本等因素,价格偏高。
这次钟良拔携带二十万斤生铁北上,每斤生铁按十五文钱计,折合白银三千两,只能够买到一百多匹马,另外一百匹战马要靠茶叶的利润和掏钱购买。
钟鹏举对八叔公钟良拔强调道:“我们的铁钱以后拿来支付同其它国家的交易,购买茶叶、原材料和矿产等,用生铁换北方马匹的比例逐步降低,以免资敌。切记我们贩卖出去的商品尽量换回白银或铜钱,万不得已才收铁钱,避免遭受铁钱贬值之害,一定不能接受对方掺铅的铁钱和成色不足的钱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请大家收藏:(m.2yq.org)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