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教我做事?”勾大公子不耐烦地说,“今晚就让你和老匹夫看看本公子的用兵,区区一个山野村夫不足为虑!我一千五百骑重甲可以平推碾碎整条村!一班乡巴佬凭什么与我黑云长剑军对抗,凭他们手中的锄头?!如果不是说谢麻子留下了价值十万两的财宝,我才不愿意带着一千多人来这个山旮旯受罪!”
勾大公子怎样想都想不出一班乡兵拿什么来与他对战,他们有铠甲吗?有骑兵吗?在他心中的画面就是这样:一群乌合之众,着装不整,手上的武器五花八门,被他的骑兵一冲就作鸟兽散。
不学无术的苟大公子的确是仗着自己父亲的权势平时横行霸道,干尽欺男霸女、欺行霸市的坏事。对除父亲外的人没有任何敬畏之心。
勾大公子目前最心烦的是自己正在与二弟争权夺利,但自己的那个死鬼父亲似乎更偏向于听话但无能的二弟。自己虽然好几年没有带过兵了,但凭自己带领的一千五百精锐对付一帮农夫总绰绰有余吧。他对曾经横扫江淮的黑云长剑军的战斗力还是很有信心的,他相信只要钟家村的族兵与这支骑兵一面对面就会吓尿。这次正是为自己重新正名的良机。
鸡鸣。
哨马来报,马匪大部队已到达警戒线以外一百丈远的地方,全员已做好战斗准备,全部身穿重甲,所有马匹套上马勒口。前队携带单兵盾牌,所有人携带弓弩,每人随身二十支箭,有的箭头裹上油布,没有其它的辎重车辆。
钟鹏举记得五代十国时期骑兵一般较少携带盾牌。自五代起,单兵盾牌逐渐消失,大型立盾出现。《武经总要》中也只见大型步兵立牌,不见步兵单兵盾牌,惟见骑兵旁牌。当时的作战方式和装备发展趋势使得盾牌更多地以大型立盾形式出现,主要由步兵使用,用于在一线阻挡敌骑冲锋等。
蒙古骑兵有铁制的小盾牌,用来代替头盔,既能够提供一定的防护,又不会影响骑兵的行动。甚至还有大型的木盾牌,用来防御火炮的攻击。
法兰克王国的重装骑兵通常装备有重甲、长矛和盾牌,战斗力极强。
匈牙利骠骑兵在14-17世纪一直有携带盾牌的传统,他们的盾牌呈卷曲结构,一头翘起,像是一支向后伸展的羽翼,材质基本是木制,少数覆有皮革。
至于每人随身带二十支箭也是正常,骑兵一般也就是携带十五到二十支,带多了影响行军。在执行军事任务时是由后勤队伍随军提供补给的,显然这次他们不把它当成一次正规的军事行动。
钟鹏举判断敌人前排马队佩带盾牌,这应该是负责第一波顶住箭雨冲击的,目的是以最快的速度冲到城门口,夺取城门,为后续马队扫清障碍。看来马匪背后的势力对自己一点都不轻视。
本村的地形靠山面水,村口是平坦的农田,但适合骑兵冲锋的只有一条一丈宽的泥沙路,两边是水田,不适合骑兵冲过去,所以敌人可能会采用梯队形式,以小队为单位,前后依次排列成多个梯队。
第一梯队率先发起冲锋,冲击我方防线,后续梯队根据战场形势,依次跟进,对我方防线进行持续冲击,扩大突破口,这种队形可以保持冲锋的连续性和冲击力。如的骑兵在作战中,可能会以这种方式发挥其突击能力和机动性。
偏偏自己不是与对方打阵地战,而是守城,而且还敢在野外布下口袋阵。
夜色如墨,将整个世界都笼罩在一片死寂之中。马匪这支一千五百人的骑兵部队,他们排成整齐的队列,向着钟家村缓缓逼近。士兵们手中的长剑在微弱的马灯光下闪烁着寒光,仿佛一群来自地狱的恶魔。
这条马队宛如一条蛰伏的黑色巨龙,悄然无息地在离村庄五百多丈(约1500米)远的地方停了下来。所有的马灯被熄灭了。
马蹄被仔细地包裹着,避免发出一丝声响。骑兵们身着厚重的铠甲,在微弱的星光下,铠甲上的金属片闪烁着森冷的寒光。他们的脸庞被夜色所掩盖,只能看到一双双如狼般锐利且充满警惕的眼睛,紧紧盯着前方的村庄。
在这死静的夜晚,一场残酷的厮杀即将拉开帷幕。
(作者有话说附小将林积容保护钟鹏举的戎装照)
喜欢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请大家收藏:(m.2yq.org)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