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个水鬼接到命令,为首的正是熊大的儿子熊勇,他打了个手势,众人迅速行动。带上特制的长柄铁锥,那铁锥锋利无比,在星光下闪烁着寒光。
他们立即施展起黄头军特有的水下潜行之术。每四个人对付一艘船,每两人为一组,他们先深吸一口气,然后一头扎入水中,凭借着熟练的水性,悄无声息地游向商船。
与此同时,熊峰手下的七艘大战船如黑色的巨兽,出现在江口处,破浪前行,后面跟着八艘快船,向着商船队冲去。这些大战船上。每艘都搭载着两三百名擅长近身搏击和射箭的战士,他们身着轻便但坚韧的皮甲,手持弓箭、长刀、短斧等兵器,在船头一字排开,目光凶狠地盯着商船,随时准备跃登敌船。
战船在水面疾驰,船头劈开湖水,激起高高的白色浪花,船身两侧的船桨整齐划动,拍打着水面,发出有节奏的声响,仿若战鼓轰鸣。
众水鬼到达商船底部后,一人双手紧握锥柄,高高举起,用尽全身力气朝着敌船船底刺去。紧接着,另一名水手掏出锤子,对着铁锥猛砸,每一下都震得手臂发麻,但他们咬牙坚持,一下又一下,只为将铁锥砸得更深。
他们凿呀凿,怎么凿都凿不穿,一摸才知道是钢板,叫苦连天的水鬼们在水中憋不住了纷纷浮出水面透气,守候多时的商船士兵乘他们刚浮出水面没有防备之际给他们来一顿陌刀餐。
夏国历史上凿船成功的着名战例不少。
元朝末年。陈友谅率领号称六十万的大军进攻洪都(今江西南昌),朱元璋率军二十万前往救援,双方在鄱阳湖展开决战。陈友谅的战船高大坚固,联舟布阵,朱元璋的军队进攻困难。在战斗中,朱元璋军队采用火攻等战术,同时也组织士兵凿船。
常遇春等将领亲自率军冲击陈友谅的船队,士兵们用特制的工具凿穿陈友谅战船的船底,导致其战船进水沉没。经过多日激战,混乱之中陈友谅中箭身亡,其军队大败,朱元璋取得了胜利,为统一江南奠定了基础。
南宋末年。元军南下,南宋朝廷退至崖山(今广东江门新会区南),元军主帅张弘范率领大军追击,双方在崖山海面展开最后一场大规模海战。
宋军将战船用铁链相连,形成“连环船”阵式。元军先是采用火攻,但宋军战船预先涂有湿泥,且以长木杆抵御,火攻未能奏效。随后,元军改变战术,一方面用战船撞击宋军战船,另一方面派士兵潜水凿船。元军士兵凭借熟练的水性,潜入水底,凿穿宋军战船的船板,使宋军战船漏水沉没。宋军战败,陆秀夫背着宋末帝赵昺跳海自尽,南宋灭亡。
钟鹏举通过灯语命令船队向右上角后退二十丈备战,恰好可以堵住这段狭窄水道通向大湖的口。他把自己的船队转到顺风口的位置按一叠雁行阵布阵,也就是横队,雁行阵可分为一叠雁行阵和多叠雁行阵。
此阵法展开后,舰队一字横向单排排列,这种阵法能够充分发挥各船只的主舷和侧舷火力,形成较大范围的火力覆盖。在与敌方舰队正面交锋时,雁行阵可以利用多艘船只的火力同时打击敌方,对敌方舰队的正面防线造成强大压力。
况且狼山泊水匪通过鹰嘴崖狭窄水道时排成一字型纵队,在战场态势上钟鹏举这方就形成多打一的群殴局面。
不过,雁行阵对舰队的协同配合要求较高,各船只之间需要保持适当的间距和同步行动,否则容易出现火力衔接不畅或被敌方突破的情况。
钟鹏举在最近这两日训练里把原来熟习舰船操作和猛火龙操作的原960名水军分拆到十三艘军舰里,所以目前这十三艘战舰都具备战斗力。
当双方相距一百余丈时,钟鹏举立刻下达准备作战命令,同时各艘商船拆掉伪装露出作为军舰的真容进入战斗状态。
贼船已经在自己的弓箭射程之内。
经钟鹏举改良过的火箭,射程远,最远可达一百三十丈。
百姓军战舰上一千个弓箭手搭上特制的火箭,瞄准远方窄窄的入江口和快速靠近的敌舰。
这一千名弓箭手中有一半人参加过消灭黑云都的战斗,所以表现得比较淡定;另一半的弓箭手则是从海军中的新兵选拔出来的,有的人在第一次参加实战心理十分紧张之下连手中的弓都握不牢摆来摆去的。不过这不是什么大问题,船只的目标太大了。
两百丈……
一百五十丈……
一百丈……
八十丈……
这次钟鹏举放到八十丈才下令放箭,一来因为有效射程是一百丈,二来海军士兵有不少人的力量和技术有限。
第一轮攻击有四五百支火箭射中了七艘主战舰,令每艘贼船立即布了数十个着火点,只是星星点点的火苗。
第二轮攻击又是有四五百支火箭再次射中,马上加多了贼船的着火点,火势并没有形成。
第三轮和第四轮攻击各有六七百支火箭再次射中,马上巩固和加大了贼船的火势,但不大的火势仅局限在船的上部的建筑未有殃及船舱水手的位置不足以令贼船停止前行,只是乱了敌人的军心,造成的损害很有限,毕竟双方也就还有三百米左右的距离就可以冲到了,他们还有希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请大家收藏:(m.2yq.org)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