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吴政权的创建者杨行密,庐州(今安徽合肥)人。
杨行密二十岁的时候,天下大乱,军阀混乱,社会动荡不已。杨行密初时游手好闲,做起偷鸡摸狗的无本生意。一次失手,被官府捉拿到了,送到刺史大人郑棨那里。
郑棨一看杨行密牛高马大。郑棨甚奇之,大呼:“好汉!看你不是个庸才,是个干大事的料子,何必做贼?!现在天下大乱,本官给你一条生路。”把杨行密放了并放在他的手下当兵。
杨行密发迹后。
李晔为了进一步拉拢杨行密,在天复二年(公元902年)三月,封杨行密为东面诸道行营都统、校检太师、中书令,加封吴王,后来吴国的名称也源于此。
杨行密之所以能在十余年间平定江淮,他自身出众的能力是一方面,他也不乏众多的能人志士的辅助,袁袭就不必说了。象田頵、朱延寿、安仁义等人跟杨行密是白骨堆中杀出来的战友,感情本来很深。
但“同患难易、共富贵难。”杨行密当上吴王之后,开始对昔日的部下等人起了疑心。
在当时部下反叛自己的主公自立山头的行为乃是家常便饭。
由于连年征战,杨行密积劳成疾,一病不起,杨行密开始考虑继承人的问题。
杨行密一共四个儿子:杨渥、杨隆演、杨蒙、杨溥,但这四人都不是治世良才,更加不具备在乱世中干大事的能力。尤其是长子杨渥,为人浮躁,但长幼有序,杨行密知道按规矩,杨渥长子当立,可杨渥最不让杨行密放心。
杨行密弥留之际,杨渥比任何人都心急,快马入都,接受遗命。
杨行密流泪叹道:“命休矣!此生富贵,何足憾!唯诸儿愚鲁,不晓大计,望公等善辅之。”嘱托完后事,杨行密便咽了气。
时年为天佑二年(公元905年)十一月,杨行密死时五十四岁。杨渥嗣立,尊杨行密为武忠王。
杨行密被后人赞赏有加:“仁恕善御众,治身节俭,无大过失,可谓贤矣。”
但杨渥确如杨行密所言“非保主也”,杨渥生于富贵之家,过惯了高品质的生活,他喜欢过夜生活,尤其喜欢在晚上打球。
在古代没有电的情况下,蜡烛自然是必用之物,杨渥用的蜡烛不是用动物脂肪制成的蜡烛,这种蜡烛燃烧时会放出烟和难闻气味。而都是用蜂蜡等原料制成的蜡烛,质量更高,更为珍贵。每支蜡烛甚至价值上万钱。反正他有的是钱。
他喜欢狩猎,就把自己父亲亲卫黑云都精锐部队的营地改为猎场。
老臣徐温、张颢对杨渥的变态行为非常不满,经常劝他自重,杨渥当即象无赖一般反问:“我就这德性,要是你们觉得我不成器,干脆把我杀了,你们当吴王!”二人无言退去,自忖杨渥如此狂妄,开始寻求自保。
徐温和张颢统领左右牙兵,引起杨渥不满和警惕,于是杨渥组建东院马军并调宣州亲兵对抗。
(备注:牙兵作为杨吴政权的核心部队,左右牙兵承担着保卫都城、宫城以及杨吴统治者的重要职责,是维护政权稳定的关键力量。他们负责守护牙城与使牙,有时也会被派到外地作战,参与杨吴政权的各种军事行动,包括对外扩张、抵御外敌以及平定内部叛乱等。)
徐温和张颢诬陷杨渥亲信宣州将领谋反并将其处死,杨渥以牙还牙欲杀徐张二人。
徐温和张颢本不是同一种货色,但此时杨渥想把他们一网打尽,只得暂时结盟。二人于天佑四年(907年)正月抢先发动兵变,率牙兵闯入宫殿,击杀杨渥亲信,控制了吴国军政大权。
控制了杨渥后,徐温、张颢成了“左右执政”,大权尽在二人之手,杨渥一日之间就成了一个扯线木偶。
之后,徐温和张颢决定杀死杨渥,徐温设计让张颢用其左牙兵行事,事成后徐温反悔,打算拥立杨行密次子杨隆演。张颢想自立为王,但因徐温和其他将领反对而妥协。
徐温投靠杨行密之前是贩卖私盐的。他跟从前吴王杨行密并立下没有多少军功,但他以谋略见长。
徐温与张颢共同弑杀杨隆演的哥哥吴王杨渥后,二人产生嫌隙。最后野心膨胀的徐温设计使用死士把张颢杀死于左牙兵指挥所。
徐温于是公开宣布吴王杨渥是被张颢所杀,自己是替杨渥复仇,从而占据了道义上的优势。由此独揽国政,担任左右牙(禁卫军)都指挥使,成为吴国的实际统治者。时年二十二岁的杨隆演只不过是尊泥菩萨,供人拜拜而已。
徐温灭掉了“袁绍”张颢,光明正大的做起了“曹操”。
南北诸多政权中,本姓统治者都基本上控制着本地区的军政大权,唯独杨吴政权例外。
如果从907年算起,杨氏后两代几乎没掌过权,肥肉都让姓徐的吃了,杨氏三代中只有杨行密真正掌握过实权,但这时吴国还没算真正建立,杨氏三代都没有称帝。
要说南北各国和各政权最像奸雄曹操的,还真非徐温莫属。至于建立梁国的朱温,过程最像曹操,但结果和曹操差得太远。曹操自己愿做周文王,能征善战的朱温却“文王”、“武王”一肩挑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请大家收藏:(m.2yq.org)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