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鹏举首先公布百姓军的待遇。
普通兵员月饷一贯又五百文钱,班长(12人的小队)月饷四贯钱,排长(36人的中队)月饷八贯钱,连长(120人的大队)月饷一两白银,营长(四个连队)月饷二两白银,团长(四个营队)月饷四两白银。
荣立军功的,按等级,每次奖励一两白银到一百两白银,也可能会得到额外的赏赐,如粮食、布帛和土地等。
海军官兵相应的月俸是陆军的1.2倍。
技术含量比较高的技术岗位的月俸是陆军普通兵员的1.15-1.3倍。
作战牺牲的一次性给予安家费30两白银(3000贯钱)至50两白银(5000贯钱);伤残的按等级一次性给予补助10两白银(1000贯钱)至30两白银(3000贯钱)。
月饷可以选择一定的粮食或布帛等实物俸禄再加货币俸禄。
参军者及其家庭能享受免除赋税的待遇。
普通士兵很难有政治性优待,但如果因军功获得一定的勋位或官职,就能够拥有相应的政治权利,如参与地方事务管理等。
士兵家属优先进各工厂做事,解决士兵家属富裕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在军队中的士兵共济会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士兵发展经济,包括提供无息贷款、免费提供生产工具和农具、免费医疗等。
百姓军的最新待遇一经公布。
在四万三千名降兵中引起强烈的反响。
他们原来在吴匡泰的麾下,属于州兵的性质,比乡兵的待遇略好一点。步兵月饷才250文,水军月饷300文,而现在百姓军的月饷比原来高出五六倍。仅此一条就已经无法令人拒绝。
但钟鹏举明白单纯的金钱刺激收集的还是乌合之众,根本上要令将士归心还是要靠软实力。
最后,四万三千降兵中,遣散500人,给予三百贯钱的路费以及安家费;转为工匠的有两千五百人;留下的四万人里面,分配到海军的有一万五千人,分配到陆军的有两万五千人。
留下的四万降兵是真心服钟鹏举的,一被打服了,二被新政折服了。
钟鹏举遣散的这五百人无非就是老弱病残的,连做后勤也做不了的。
有两千降兵转做工匠是钟鹏举反复动员的结果。一则这些人有这方面的特长,二来钟鹏举现在工匠的缺口非常大。
工匠的月实际收入为一贯钱左右,但后面随着分红的增加,实际收入比当兵的略少,但相对而言风险性低很多,所以经过动员,还是有两千人开心地放下了武器,解甲归“工”。
在公元1902年,也就是满清王朝的光绪二十八年十二月的时候,带着那位“宁与友邦,不与家奴”老佛爷的殷殷期盼,袁世凯在天津开始编练北洋常备军。
到了光绪三十一年,北洋六镇共6万余人已经成为整个满清无出其右的军事力量,但是让清政府难以接受的是,独立于八旗与绿营之外自成体系的北洋六镇早已不是辫子王朝的军队,而成了一人之私军,也正是靠着这北洋六镇,袁世凯才有了搅动天下风云的本钱,那么袁世凯究竟用了哪些方法来笼络六镇官兵呢?
说起训练士兵的法门,袁世凯曾经慎重的总结到:“练兵之道,养兵为先,兵资饷以为生,饷视兵而尤重,故筹饷为练兵之根本,必须指有的款,应时挹注,方可持为士卒养命之源”。
而根据当年新军部队中的粮饷规定,步兵管带每个月能拿到军饷一百两、公费三百两,而普通的士兵每个月则能拿到五两五钱,就算是部队里做饭的伙夫每个月也能拿到三两五钱,并且这些军饷待遇还不是空头支票,而是要实打实的发放到官兵手中的。
正是深知军官克扣军饷对部队的士气和忠心的巨大打击,袁世凯才耗费极大的精力用于防止军官吃空饷、挪用以及克扣军饷上,确保士兵按时足量拿到军饷。
虽然以现代的眼光来看,这一点就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在那个靠着士兵军饷养家糊口的旧军队中,老袁这一举动,无一不让手下的丘八们感激涕零怀恩五内。
同时,为了让新军士兵们全都明白,能全额拿到自己的军饷还得靠袁老大施恩,袁世凯还常常亲自来到发饷现场进行监督,还暗中安插人手鼓动士兵当面向自己谢恩,“吃袁大帅的饭、关袁大帅的饷,给袁大帅出力、为袁大帅效死。”
这几句话成为发饷现场上出现最多的口号,久而久之,士兵眼中只有他这个袁大帅,效忠的对象也只有袁宫保,朝廷是个什么玩意儿,与他们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因为杨璧远征饶州,今晚由小将军林积容帮钟鹏举做饭。
钟鹏举一听小姑娘要来帮自己做饭,露出一副很心虚不太愿意的表情。
小姑娘顿时有点来火了!只见她扬眉怒目:“这本来就是我做的事!”
喜欢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请大家收藏:(m.2yq.org)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