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她的战略核心必然是“围城打援”。
攻岳州是真也是虚,是真实意图也是诱饵;歼灭许德勋的援军,彻底粉碎楚军最大的一支机动作战力量(这五万大军包含了马牙军战略预备队的精锐和潭州附近重要州府的精锐“静江军”“武顺军”)才是实,是真正的目标。
要实现这一点,伏击地点的选择至关重要。理想的地点必须满足几个条件:
水文复杂:航道相对狭窄,水流湍急或有暗礁沙洲,能限制大型舰队的展开和机动。
地势险要:两岸最好有高地或密林,便于隐藏伏兵和远程打击武器。
出其不意:位于许德勋认为的“安全通道”上,在他急于行军、戒备相对松懈之时,给予致命一击。
纵观荆州至岳州的长江水道,有一个地段完美地契合了所有这些条件——荆江流域的“调弦口-洪水港”段,更具体地说,是其中的螺山水域。
螺山,位于今日洪湖市西北,雄峙于长江南岸。此地是荆江河道一个关键性的转折点。
长江流过广阔的江汉平原后,在此处突然收束,河道向北绕出一个急弯,形成一道天然的弧形水廊。
北岸是连绵的沼泽湿地(古代云梦大泽遗迹),南岸则是螺山及其余脉构成的制高点。
这片水域的凶险与优势在于:
航道险峻:主航道紧贴螺山脚下,水流因山势阻挡而变得湍急紊乱。山体对岸的江心,暗藏着一系列名为“螺山礁”的暗礁群,在枯水期会露出水面,丰水期则潜藏水下,如同潜伏的利齿,对不熟悉水情的船只构成极大威胁。
这迫使所有船只必须紧靠南岸,沿着山脚下一段狭窄的航道小心翼翼地航行。
地势绝佳:螺山主峰林木葱郁,足以隐藏大量伏兵和重型器械。从山顶可俯瞰整个河道,视野极佳,敌军舰队一旦进入弯道,便尽收眼底,无任何秘密可言。山体本身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天然堡垒和发射平台。
退路可循:螺山以南不远,即有通往洞庭湖的支流(如古华容道附近水域),林积容的舰队在完成伏击后,可迅速由此退入湖网密布的洞庭湖区,摆脱可能来自上游荆州方向的后续压力,并择机返回岳州战场。
支舰队司令陈伟端的伏击部署极具层次感和毁灭性:
第一层:水下阻截。
在许德勋舰队预计抵达的前,派出精通水性的死士,驾驶小船,在螺山礁附近的狭窄航道上,秘密布设大量拦江铁索和水下暗桩。这些障碍物不以求完全阻断航道为目标,而是为了在战斗爆发时,迟滞、扰乱敌军队形,使其战舰相互碰撞、搁浅,从而失去机动能力。
第二层:岸基火力。
将舰队中大部分的轰天炮和前膛炮拆卸上岸,隐蔽部署在螺山临江的密林之中。炮口对准的,正是那段最狭窄的“死亡走廊”。
测距工作提前完成,炮火诸元设定完毕。同时,数以千计的弓弩手和火箭发射架也将埋伏于岸基阵地,他们的目标不仅是敌军士兵,更是那些易燃的船帆和木质船体。
第三层:水上尖刀。
支舰队司令陈伟端亲率舰队中精锐、快速的破浪级、斩潮级战斗舰和钢壳快船,隐藏在螺山弯道下游的港汊之中。
这些船只满载火油罐、火药桶和敢死之士。一旦前面拦截的海鲸级和海鹘级战舰的船炮和山上的火炮打过十八轮(停炮降温),他们将是发起致命一击的尖刀。
申时(下午三点到五点)当许德勋的两万援军心急火燎、顺流而下,整个舰队闯入螺山弯道时,他们便一头扎进了陈伟端精心编织的死亡陷阱。
喜欢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请大家收藏:(m.2yq.org)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