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山伏击战,击伤击毙楚军四千,楚军溺毙以及失踪五千、被俘虏三千、投降八千、所乘战船全部损毁。
岳州两仗共歼灭楚国四万五千人,包括俘虏六千人,投降两万四千人。楚军在荆州城外还有三万精锐部队,对于只有十万左右正规军的割据政权来说,马楚内地的军力已经十分薄弱。
林积容听完支舰队司令陈伟端的讲述之后,当即宣布,按照钟鹏举颁布的条例,犒赏三军:
1. 有功将士,不分军级,按军功等级行赏,每人10-500两并酌情提拔使用;
2. 所有参战将士赏5两。
另外下达以下的南下作战指令:
1.雇用八千民夫随军充当临时水手,全军休整两个时辰,前锋由陈伟端支舰队和海军陆战队担任。后勤将士在一到两个时辰内完成补给,弹药从运输船队领取;粮食从岳州仓库调配。
2.留下两千水陆部队把守岳州城,立即雇用一万民夫加上俘虏和降兵用快结混凝土修筑城墙缺口和安装新城门;
3.立即通过商队各地各个据点的信鸽网络传达命令给两支偏师,全部绕过沿途次要城池,全速向潭州(长沙)的东面和南面迂回包抄。
兵贵神速。
林积容下令争取在第10日后,先锋舰队出现在潭州城外的湘江水面,第12日会同两支偏师完成对潭州的合围。
钟鹏举的军队在攻克岳州后,选择一条合适的进军路线直捣马楚的心脏——潭州(长沙),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林积容选择的是钟鹏举早已拟定好的一条水陆并进、沿湘江走廊推进的路线。她对众将详细讲解了行军的路线和四阶段的作战任务。
第一阶段:从岳州到湘江口(建立前进基地)。
起点:岳州(今岳阳市)。
行动:攻克岳州后,全军短暂休整,巩固城防,将岳州变为稳固的后勤中心和前进基地。舰队在洞庭湖口完成补给和编队。
第一站:泊罗故地(今泊罗市一带)。
地理:位于岳州以南,洞庭湖东岸,是进入湘江下游的跳板。泊罗江在此汇入洞庭湖。
战略价值:此地是重要的水陆码头。占领此地,可以扫清岳州南侧的残余威胁,并建立第一个前进补给点。军队可在此进行最后的物资筹备。
第二阶段:突入湘江,夺取咽喉要道。
关键节点:磊石山(今泊罗市磊石乡)。
地理:位于洞庭湖与湘江交汇处的东岸,是控制从洞庭湖进入湘江水道的天然锁钥。
战略价值:此地必有马楚军设置的戍卫或水寨。攻克磊石山,就等于扼住了通往长沙的水上门户。这是进军路线上必须攻克的第一场硬仗。拿下此地,水军主力才能安全、顺畅地驶入湘江。
第三阶段:沿湘江南下,步步为营。
水陆要冲:笙竹驿/笙竹口(今湘阴县北)。
地理:位于湘江岸边,是重要的驿站和渡口。
战略价值:从此地开始,大军正式进入湘江航道。陆军可沿江岸行进,与水军互为掩护。占领此地,作为围攻下一目标的出发阵地。
战略重镇:湘阴县/湘阴戍(今湘阴县)
地理:位于湘江与资江汇合口以东,是潭州北部最后的军事重镇。
战略价值:此乃潭州(长沙)的北大门。马楚政权必然在此布置重兵,构筑了坚固的防线。攻克湘阴,就等于打开了通往长沙的平原通道。这将是进军路线上第二场,也是最后一场关键性的野战或攻坚战。拿下湘阴,潭州便门户洞开,无险可守。
第四阶段:兵临城下,合围潭州。
最终目标:潭州(今长沙市)
行动:攻克湘阴后,大军可长驱直入,水军舰队直达长沙城下的湘江水域,陆军则从北、东两个方向完成对潭州城的合围。
可能的外围战斗:在合围过程中,可能会与驻扎在益阳县(今益阳市,位于资水岸边)的楚军发生战斗。益阳是潭州西面的屏障,楚军可能从此地出击,试图侧击我们的陆军。到时或需分兵一部进行阻击,或索性派一支偏师伴攻益阳,以牵制敌军。
路线总结。
岳州→(泊罗)→磊石山→笙竹口→湘阴→潭州(长沙)
这条路线是历史主流,因为它:
顺应水系:充分利用湘江这一天然高速公路,后勤补给便捷。
攻势连贯:一步一营,层层递进,稳扎稳打。
直击要害:每一步都瞄准对方必守的节点,迫使敌人进行主力决战。
在渝州的钟鹏举也收到了来自于驻扎在荆州的野战第二军王国强的攻取襄州的捷报。
钟鹏举军队反攻马楚直捣黄龙和反攻梁国的重镇襄州(湖北襄阳)这是一个非常精彩的战略构想,充分体现了内线作战中“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主动精神。
早在二十五日前钟鹏举的荆州面临两面夹击时,他经过推演认为最好的解围之道不是被动防守,而是发起一场更具战略想象力的进攻,迫使敌人回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请大家收藏:(m.2yq.org)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