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敌军的攻势太过猛烈。他们不仅人数众多,还装备了手投天雷,这种铁壳包裹火药的武器,爆炸时威力惊人,能瞬间炸开一条血路。襄阳军士兵虽悍不畏死,却架不住天雷的轰击,队列渐渐被冲散。
“分兵三千支援攻入内城的内应,偷袭节度使府衙!务必斩了孔勍!端了他的老巢!”敌军阵中传来一声高喊。
孔勍心中一凛,知道他们的目标是我。“赵承业,你带一千人去增援守卫府衙!绝不能让敌军靠近!”孔勍下令道。赵承业领命,立刻带着士兵向府衙方向奔去。
“使君,外城城墙快守不住了!敌军的火炮还在轰击,我们的伤亡太大了!”一名营指挥使浑身是血地跑来禀报。
孔勍回头望去,外城的临江城墙已被轰出一个巨大的缺口,敌军士兵正顺着缺口源源不断地涌入。
城墙上的弩手们仍在顽强抵抗,箭矢如雨点般射向有精钢明光铠和钢铁盾牌掩护的敌军,却只能减缓他们的冲锋速度。
自朱温皇帝时代起,山南东道节度使孔勍便镇守襄州,将这座边陲重镇打造得固若金汤。
孔勍目光扫过这座他经营了十一年的城池。襄阳城作为襄州治所,地处汉江中游,三面环水,一面靠山,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他效仿东晋朱序守襄阳之策,修筑外城、内城、子城三重防御体系,三重城防层层相扣,更疏浚汉江,建立水陆联防。然而今日之敌,远非昔日前秦军队可比。
襄阳的城防分为外城、内城和子城。
外城功能定位为第一道防线,也是最大的防御纵深。
军事功能:城墙最厚、最高,配备主要的城防设施(如箭楼、瓮城、弩台、碉堡)。襄阳守军在此进行第一波也是最激烈的抵抗,目的是最大程度地消耗、迟滞敌军。
区域构成:面积最大,囊括了商业区(市)、居民区(坊)、普通寺庙、以及部分军营和仓库。它是襄阳城经济活动和大部分人口所在的地方。
防御特点:外城一破,意味着襄阳城失去了大部分防御纵深和物资补给来源,军民士气会遭受重创。但守军可以撤退到内城,继续抵抗。
内城(也称中城)功能定位为核心防御区和行政中心,是“城中之城”。
军事功能:当外城失守后,守军退守内城。内城墙同样坚固,是第二道,也是更关键的防线。由于控制面积缩小,防守可以更加集中和严密。
行政与核心功能:这里是襄阳城的政治心脏。府衙(节度使府衙)、重要的官署、粮仓、武库、高级官员的宅邸以及他们的家眷,大多位于内城。这里也居住着重要的士绅和富户。
防御特点:内城被攻破,基本上意味着有组织的抵抗即将结束,核心行政功能瘫痪。
子城(或称牙城、金城)功能定位为最后的堡垒和军事指挥中枢,是节度使统帅的“安全屋”。
军事功能:这是最内层、最坚固的堡垒,通常依托城内制高点(山包)修建,是城防司令部的所在地。子城储存有最关键的物资和武器,供统帅和最精锐的亲兵(牙兵)进行最后抵抗。孔勍此时计划让长子协助三子驻守子城,正是为此。
象征意义:子城的存在,意味着主帅仍有抵抗的意志和据点。只要子城不破,城市就不算完全陷落。
防御特点:面积最小,防御最强,是绝望中的希望所在。但一旦被围,也意味着退路已绝。
襄州境内汉江航道疏浚畅通,八县钱粮充足,本可傲视群雄。然而朝廷的方镇制度虽予他重权,却也埋下隐患——麾下将领忠诚参差,前蜀和钟鹏举的渗透无孔不入,而今强敌压境,内忧外患一并爆发。
“继宣,你率一个营精兵会同你三弟一个营精兵以及两个新兵营驻守子城,无论内城战况如何,不得擅离。”孔勍沉声吩咐,“子城是最后的防线,也是我孔氏一族的退路。”
“父亲!让我在外城与您并肩作战!孔继宣急道。
孔勍转身凝视这个年仅二十二岁的儿子,他眼中燃烧着与自己年轻时如出一辙的火焰。
“记住,守住了子城,就守住了襄州的命脉。若内城有失……你和三弟当保全自己,不可意气用事。”
更令人忧心的是,根据烽火传讯,敌军显然已经切断襄州与邓州、商州的联系。孔勍急令乡勇加强侧翼防御,同时向邓州(今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商州(今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和汴州(今河南开封)求援——虽然知道希望渺茫,钟鹏举既已派偏师牵制,邓州和商州守军恐怕也自身难保。
(备注:商州不是山南东道节度使辖区,而是归佑国军节度使管辖。)
目睹神情不定的孔继宣离开。
两个时辰后,午时(11:00-13:00)末刻。
在亲兵护卫下,孔勍率军且战且退。街道上已是混战一片,襄阳军的绿色旗号与钟鹏举军的黑色旗号交织在一起。每一条巷子,每一座房屋都在激烈争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请大家收藏:(m.2yq.org)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