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干部文化补习学校,这个拗口的名字,在正式挂牌成立的第一天,就被那些即将入学的老干部们,私底下起了个更形象、也更接地气的外号——“老兵回炉班”。
学校设在师部后山一个废弃的旧营区里。这里环境清幽,古树参天,除了几栋重新粉刷过的旧营房,和远处靶场偶尔传来的几声零星枪响,几乎与世隔绝。用师首长的话说,就是“便于让这些功臣们静下心来,好好地啃几天书本”。
方俊背着他那个熟悉的帆布行李包,踏进这个旧营区的时候,心里头有点犯嘀咕。
这里实在是太安静了,安静得……有点像暴风雨来临前的海面。
学校的校长由孙海平兼任,负责日常工作的副校长,是一位从地方师范学院特聘来的、姓钱的退休老教授。而教员团队,则是从全师各个部队抽调来的“精英”,一共四人,分别负责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四门主课。
方俊因为文笔出色,又展现出了非凡的数学天赋(声光测距法的事迹早已在师里流传),被委以重任,担任初中班的数学教员。跟他搭班的,还有两位:一位是从通信团来的技术骨干,姓张,负责物理;另一位是从防化连接调来的高材生,姓陈,负责化学;还一位是王俊涛负责语文。大家都是三十岁不到的年轻人。
报到的第一天,钱副校长就把一份沉甸甸的学员名单,拍在了他们几个年轻教员的桌上。
“同志们,”老教授推了推鼻梁上的厚玻璃眼镜,一脸苦笑,“欢迎来到‘战场’。这是咱们第一期学员的名单,全师上下,选出的‘精英’,都在这儿了。”
方俊接过名单,只看了一眼,眼皮就控制不住地跳了一下。
名单不长,总共就三十来个人。可这三十来个名字后面跟着的职务和履历,差点闪瞎他的眼。
副师长、某炮兵团副团长、参谋长、某炮兵营营长……清一色的师团营级战斗干部,履历那一栏,更是吓人:“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中印战争”、“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三次”、“XX战役战斗英雄”……
这哪里是一份学员名单,这分明是一份军功章名录!
一旁的物理张老师和化学陈老师,也都看得倒吸一口凉气,脸上写满了“压力山大”。
“钱校长,”物理张老师是个老实人,声音都有点哆嗦,“这……这玩笑开得有点大了吧?让咱们去教这群老首长?”
“我倒希望这是个玩笑。”钱教授叹了口气,把情况跟他们交了个底,“师里对这批学员有个总结:语文大概还行,革命道理一套一套的,写个千儿八百字的发言稿不成问题。但是,数理化,对他们来说,跟天书没什么区别!”
他指着名单上的第一个名字:“152加农炮一团副团长,赵铁山,外号‘赵阎王’。他最出名的一句话就是:‘老子枪林弹雨里都不怕,还怕你那几个ABC,加减乘除?’可上次部队搞装备普查,考核简单的机械原理,他老人家差点把人家的模拟器给拆了!”
他又指着另一个:“火箭炮团的参谋长,‘神算子’李响。让他心算射击诸元,比算盘还快。可你让他列个一元二次方程,把弹道抛物线算出来,他能当场跟你瞪眼,说那是‘歪门邪道’,打仗靠的是经验和感觉!”
“所以啊,”钱教授看着三个脸色发白的年轻教员,总结道,“你们的任务,就是要把这些‘天书’,翻译成他们能听得懂的‘人话’。这不仅是文化补习,更是一场思想观念的硬仗!谁要是能把这群‘阎王爷’伺候明白了,以后在师里,那绝对是横着走!”
方俊听着,心里稍微有了点底,但当他的目光,落到名单最末尾的一个名字上时,他刚刚筑起的那点心理防线,瞬间就崩塌了。
那上面,赫然写着三个他想忘都忘不掉的字——赵振声!
后面跟着的职务是:原南国前线炮兵团三营……现某团副团长。
赵振声?!
他的老营长?!
方俊的脑子里“嗡”的一声,瞬间浮现出赵振声那张黑里透红的脸,以及他那标志性的、能把房顶掀翻的大嗓门。
他几乎可以预见,当赵振声看到自己昔日的兵,摇身一变成了他的老师,拿着粉笔站在讲台上,要教他什么“AB平方”、“勾股定理”时,那场面……会有多么的惊天动地!
完了!芭比Q了!
他感觉一阵天旋地转,手里的名单差点没拿稳。
钱教授看他脸色煞白,还以为他被吓住了,安慰道:“小方教员,你是咱们的主心骨,可不能先泄气。你那篇《军功章的另一半》,这些老同志可都是学习过的,对你这个名字,他们不陌生!这是你的优势!”
方俊扯了扯嘴角,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是啊,不陌生。赵振声对他何止是不陌生,简直是熟得能把他按在地上摩擦!
开学典礼的前一天晚上,四个年轻的教员聚在办公室里,进行最后的“作战动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奔腾年代里的躁动人生请大家收藏:(m.2yq.org)奔腾年代里的躁动人生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