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6月7日,上午。
马陵县城的空气被一种无形的、令人窒息的紧张感所浸透。
街道上,往日喧嚣的车流人声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取而代之的是早早涌上街头、面色凝重的人群。
家长们或骑着自行车,或开着略显陈旧的摩托车、桑塔纳,将一个个身穿校服、表情或肃穆或茫然的学生送往各个考点。
马陵一中作为主要考点之一,校门口更是人山人海。
警戒线外,挤满了翘首以盼的家长,他们的目光紧紧追随着走入校门的子女的背影,直到那身影消失在教学楼的拐角,仍久久不愿离去。
空气中回荡着老师们最后的叮嘱声、家长不放心的呼唤声,以及考生们急促的脚步声和压抑的呼吸声。
张骑鹤站在人群中,神情异乎寻常的平静。
他拒绝了孙大爷要送考的提议,独自步行前来。
与周围或紧张到嘴唇发白、或不断深呼吸默背知识点的同学相比,他显得格外从容,仿佛即将面对的不是决定命运的高考,而只是一次普通的模拟测验。
再次检查了一下透明的笔袋,确认准考证、身份证、2B铅笔、黑色签字笔一应俱全,然后随着人流,平静地通过安检,走向自己的考场。
他的考场在教学楼三楼西侧,巧合的是,董知瑜的考场,就在同一层楼的东侧。
两人在楼梯口擦肩而过,视线有瞬间的交汇。董知瑜的眼中带着难以掩饰的紧张,双手紧紧攥着笔袋。
张骑鹤对她微微点了点头,目光平静而坚定,仿佛在说:“别怕,正常发挥。” 只是一个眼神,董知瑜狂跳的心竟莫名安稳了几分,她深吸一口气,走向自己的座位。
上午九点整,清脆的铃声划破长空,宣告高考第一场——语文考试,正式开始。
试卷分发下来,教室里只剩下笔尖摩擦试卷的沙沙声和考生们压抑的呼吸声。张骑鹤快速浏览了一遍试卷,基础知识部分中规中矩,阅读理解难度适中,古诗文鉴赏也早已不是障碍。
当翻到最后一页,目光落在作文题目上时,即便是以他的定力,嘴角也不由自主地勾起了一抹几不可察的弧度。
果然……是它。
题目要求以“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材料是《韩非子·说难》中那个经典的寓言。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这个题目,与他一个多月前,在出租屋里为董知瑜分析、并让她反复练习修改的作文题,分毫不差!甚至连话题引语都一模一样!
当时,凭借前世的记忆和对此类思辨性话题的敏锐把握,断定这是高考作文的热点方向,并以此为重点对董知瑜进行了高强度、针对性的训练。
张骑鹤心中波澜不惊,这本就在他预料之中。
略一思忖,便提笔开始答题,思路清晰,下笔有神。于他而言,这篇作文不过是将早已烂熟于胸的构思和锤炼过的语言,再次誊写一遍而已。
与此同时,三楼东侧的考场内。
当董知瑜翻到作文题,看清那熟悉的材料和话题时,她整个人如同被一道电流击中,瞬间僵在座位上!
心脏“咚咚咚”地狂跳起来,几乎要撞出胸腔!
用力眨了眨眼睛,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
真的是这道题!
真的是“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真的是《韩非子》里那个“富人、儿子、邻居”的寓言!
和张骑鹤一个多月前让她重点练习、反复修改了不下五遍的题目一模一样!分毫不差!
巨大的震惊过后,是难以言喻的狂喜和一种近乎迷信的崇拜感涌上心头!
他怎么会知道?
他怎么可能提前一个多月就精准地押中了高考作文题?
简直神了!
但此刻,容不得多想。
强烈的兴奋感让她决定先写作文!
毕竟,这篇作文的立意、结构、论据甚至一些精彩的语句,她都已在张骑鹤的指导下演练了无数遍,可谓驾轻就熟。
深吸几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拿起笔摒除杂念,按照早已形成的肌肉记忆和思维框架,文思泉涌般地书写起来。
因为准备充分,她下笔极其流畅,几乎没有任何停顿,字里行间充满了自信与从容。
时间在笔尖的沙沙声中飞速流逝。
上午十一点三十分,考试结束的铃声准时响起。
张骑鹤早已答完试卷,并仔细检查了一遍。铃声一响,他便从容地起身,交卷,随着第一批人流走出了考场。
脸上依旧平静,看不出喜怒,仿佛刚刚结束的只是一次随堂测验。
刚走出考场所在的教室门,来到三楼的走廊,就看到一个窈窕的身影正站在不远处的楼梯口,似乎在等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先赢了高考再说请大家收藏:(m.2yq.org)重生?先赢了高考再说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