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盘山的冬夜,寒风像刀子一样刮过光秃秃的树林,发出呜呜的声响。月光被浓厚的云层遮挡,只有零星几点星光,勉强勾勒出山峦和废弃林场模糊的轮廓。
一支约莫十五六人的游击队小分队,静静地潜伏在林场外围的灌木丛和残破的屋舍阴影里。他们穿着与山石枯草颜色相近的棉袄,脸上涂抹着锅底灰,手中的武器五花八门,有三八式步枪,也有老套筒,甚至还有鸟铳,但每一双眼睛都在黑暗中闪烁着狼一样警惕而坚定的光。
队长姓赵,是个三十多岁的精壮汉子,脸上有一道狰狞的刀疤。他压低声音,对身边的队员再次确认:“都给我精神点!情报上说,就是今晚,那帮鬼子的‘特别行动队’会来这里。这帮畜生,专门祸害咱们自己人,今天非得让他们尝尝厉害!”
队员们无声地点头,握紧了手中的枪。他们接到城里交通员冒死送来的情报时,既兴奋又愤怒。兴奋的是有机会打击敌人的精锐力量,愤怒的是这支所谓的“特别行动队”(他们还不知道“鼹鼠”这个代号)竟然把屠刀挥向自己同胞中的抵抗力量。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寒冷侵蚀着每个人的身体,但没有人动弹一下。只有呼出的白气在黑暗中迅速消散。
快到午夜时分,林场通往山外的那条废弃土路上,终于传来了隐约的引擎声。声音由远及近,是两辆蒙着帆布的卡车,没有开车灯,像两个鬼魅在黑暗中蠕动。
“来了!”赵队长打了个手势,所有队员瞬间进入战斗状态,手指扣上了扳机。
卡车在林场中央的空地上停了下来。帆布掀开,跳下来十几个穿着深色棉军装、装备精良的士兵。他们动作迅捷,无声地散开,占据了有利位置,显然训练有素。这正是“鼹鼠”小队,他们按照计划,前来这个临时据点进行补给和轮换。
一个看似头目的人低声用日语下达着指令,士兵们开始从卡车上卸下箱子。
就在他们注意力集中在卸货上,警惕性相对最低的时刻——
“打!”赵队长一声怒吼,率先扣动了扳机!
“砰!”
清脆的枪声划破了寂静的夜空,如同进攻的号角!
刹那间,埋伏在四周的游击队火力全开!步枪、鸟铳喷吐出火舌,子弹像泼水一样射向空地上的“鼹鼠”小队!
突如其来的打击让“鼹鼠”小队出现了瞬间的混乱。两名站在外围的士兵当场被撂倒,其余人反应极快,立刻寻找掩体,手中的百式冲锋枪和南部十四式手枪也猛烈开火还击。
“哒哒哒——”“砰!砰!”
激烈的交火声在废弃林场中回荡。子弹打在残破的墙壁、卡车的铁皮上,溅起一串串火星。硝烟和血腥味迅速弥漫开来。
“鼹鼠”小队毕竟训练有素,最初的慌乱过后,立刻组织起有效的反击。他们的火力凶猛,射击精准,很快压制住了游击队一部分火力点。
“手榴弹!”赵队长吼了一声。
几个游击队员奋力将边区造的手榴弹扔向敌人聚集的区域。
“轰!轰!”几声爆炸响起,火光暂时照亮了混乱的战场,又一名“鼹鼠”队员被炸翻在地。
但“鼹鼠”小队的头目也非常狡猾,他判断出游击队埋伏的大致方位和人数劣势,指挥手下一边用火力压制,一边试图向卡车的方向收缩,准备驾车强行突围。
“不能让他们跑了!机枪,封住路口!”赵队长眼睛都红了,亲自操起一挺从日军手里缴获的歪把子轻机枪,对着试图靠近卡车的敌人猛烈扫射。
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不到十分钟,但在参与者感觉中却无比漫长。
最终,凭借埋伏的优势和地形熟悉,游击队成功将“鼹鼠”小队压制在了林场中央的狭小区域。两辆卡车的轮胎都被打爆,无法移动。“鼹鼠”小队丢下了五具尸体和若干伤员,残余的七八个人依托卡车和几个水泥墩负隅顽抗,但败局已定。
赵队长知道不能恋战,这里的枪声很可能已经惊动了附近的日军据点。
“撤!”他果断下达了命令。
游击队员们迅速打扫战场,捡拾了敌人遗落的武器弹药,搀扶起两名轻伤的同伴,像来时一样,悄无声息地消失在茫茫的黑暗山林之中。
空地上,只留下燃烧的卡车残骸、横七竖八的尸体、以及空气中尚未散尽的硝烟和血腥味。
……
第二天上午,消息像插了翅膀一样传回了哈尔滨。
周瑾瑜在警察厅自己的办公室里,看似在整理文件,耳朵却捕捉着外面走廊里每一个细微的动静和交谈。
快到中午时,一阵压抑的骚动和急促的脚步声从楼上特高课办公室的方向传来。紧接着,他看到几个特高课的便衣脸色铁青、行色匆匆地离开了大楼。
他知道,消息来了。
果然,没过多久,和他关系还算可以的户籍科老刘,神秘兮兮地溜进他的办公室,压低声音说:“老周,听说了吗?出大事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谍战:哈尔滨1941请大家收藏:(m.2yq.org)谍战:哈尔滨1941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