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的秋风裹着桂香,钻进卫国钱庄顶楼的雕花窗缝。
沈逸风站在落地钟前,指尖抚过全国地图上密密麻麻的“庄票流通”红圈——从上海的弄堂到华北的窑洞,从华南的稻田到西北的戈壁,每一个红圈都是一团跳动的火。
小豆子抱着刚设计好的“全国通用庄票”样票进来,发梢还沾着印刷厂的墨味:“先生!你看,新票子加了‘全民抗日’的暗纹,连边区的大娘都说‘这票子,像咱们的队伍’!”
沈逸风接过样票,对着夕阳的光看。
纸纹里藏着小豆子画的儿童识字图案、工人做工的锤子、农民的锄头,还有华南码头的帆影——每一笔都是这群金融卫士的心血。
他转头看向窗外,黄浦江面上,日军的军舰像几块生锈的铁,而更远处,看不见的庄票网络正像蛛丝般,把全国的经济命脉紧紧织在一起。
“逸风,来看!”
林婉清的声音从楼梯口传来。
她抱着厚厚一沓电报,身后跟着秦先生、阿福,还有刚从印刷厂赶来的小豆子。
秦先生举着份清算中心的报表:“全国庄票月流通量突破五千万两!连拉萨的藏商都开始用法币换庄票,运茶叶去印度换药品!”
阿福挠着头笑:“上海的王老板昨天还说,现在去重庆进货,用庄票转账比带银元还快,连船票都能用票子订!”
小豆子把样票铺在桌上,指尖点着“全民抗日”的暗纹:“先生,这票子不是钱了——是咱们的‘金融军队’,能打鬼子,能救百姓,能把全中国的人都连起来!”
沈逸风望着眼前的众人,忽然想起十年前在西南山地的那个雨夜——他蹲在破庙里,借着佛灯算粮账,身边只有老和尚递来的一碗热粥。
如今,身边是这群把命拼在金融战里的人:林婉清在边区守着货币体系,秦先生建了全国清算网,阿福守着上海的钱庄后盾,小豆子把普通人的日子画进庄票……
他们都是火种,从他手里接过,又传给更多人。
傍晚的外滩,钟声敲响六下。
沈逸风站在钱庄门口的台阶上,望着江面上的落日。
林婉清、秦先生、阿福、小豆子站在他身边,影子被夕阳拉得很长,叠在一起像一棵枝繁叶茂的树。
远处,日军的探照灯扫过江面,但更远处,是全国的庄票网络——像一张巨大的、发光的网,把每一座城、每一个村、每一个拿着庄票的百姓,都护在里面。
“你说,”林婉清轻声问,“十年前我们在西南算粮账时,能想到今天吗?”
沈逸风望着天际线的火烧云,笑了:“能。因为我们守的不是票子,是希望。是老百姓能吃饱饭的希望,是战士能打胜仗的希望,是全中国能醒过来的希望。”
深夜,沈逸风坐在钱庄的账房里,整理着全国的庄票流通数据。
小豆子抱着铺盖进来,要值夜班:“先生,我守着清算终端——万一有伪票交易,我能立刻冻住!”
沈逸风抬头,看见他胸前的庄票徽章闪着光:“好。明天我要去重庆,见边区的同志——庄票要进西藏了,得跟他们商量兑换比例。”
小豆子笑了,把铺盖铺在角落:“我陪你去。我要把西藏的雪山、草原画进新庄票——让全中国的人,都能在票子上看见自己的家乡。”
窗外的月光漫过黄浦江。
沈逸风望着桌上的全国地图,那些红圈已经连成一片,像一片燃烧的火海。
他知道,这场金融战,他们赢了——不是赢在钱,是赢在人;不是赢在武器,是赢在信念。
灯火的燎原,
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光,
是一群人的热,
是把每一份信任,
都熬成火种,
撒向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喜欢沪上银窟龙虎斗请大家收藏:(m.2yq.org)沪上银窟龙虎斗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