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冬末的上海,外滩的风里裹着股子暖意。
黄浦路15号的灰色大楼前,红绸从三楼垂落,“上海证券交易所”的铜牌在阳光下闪着金光。楼前广场挤得水泄不通——穿蓝布衫的王婶攥着孙子的手,戴眼镜的大学生小杨举着相机,还有拎公文包的企业家、拄拐杖的老股民,人人脸上都泛着兴奋的红光。
上午九点五十八分,沈逸风整理好中山装的领口,站到大楼台阶的最高处。身后,交易所理事长老周捧着红绸覆盖的铜锣,首任总经理陈默手持话筒,声音因激动微微发颤:“各位来宾,各位乡亲——中国资本市场,今天正式启航!”
十点整,铜锣“哐——”地炸响。
声浪撞在外滩的老建筑上,惊飞了几只白鸽。王婶攥紧孙子的手,眼泪“啪嗒”掉在手背:“我活了五十年,头回见着这么气派的场面!咱们的股票,真能在这儿交易了?”
小杨举着相机狂按快门,镜头里,沈逸风正俯身与首批上市公司代表握手——沪光音响、江南造船、浦发银行的老总们,每个人脸上都挂着抑制不住的笑意。
交易大厅里,气氛比广场更灼热。
六十台电脑终端排成矩阵,大屏幕上“沪光001”“江南002”的代码闪着红绿光。穿的确良衬衫的股民老张头踮着脚,盯着“沪光001”的股价:“开盘价12块!比我认购时涨了20%!”旁边穿毛衣的大姐拍他肩膀:“老张,稳着点!这可是头一天,万一跌了呢?”
“跌不了!”老张头拍着胸脯,“沈行长说了,这是‘里程碑’,能不稳吗?”
沈逸风站在贵宾室的全景窗前,望着大厅里攒动的人头。
陈默拿着首日交易数据进来,声音发颤:“沈行长,开盘一小时,成交额已经八千万!现在‘沪光001’涨到13块,‘江南002’涨了15%!”
“好。”沈逸风转身,目光扫过墙上“规范、开放、创新”的标语,“但更要看收盘——要是能稳在亿元以上,才算真正站住了脚。”
十一点三十分,大屏幕上的成交额跳到“1.02亿”。
大厅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王婶攥着孙子的胳膊蹦起来:“一个亿!咱们的股市,头天就挣了一个亿!”小杨的相机差点掉地上,他镜头里的“沪光001”正停在13.8元,K线图像条昂首的龙。
老周捧着香槟进来,泡沫溅在西装上:“沈行长,破了!首日成交额1.08亿!比咱们预期的还高!”
沈逸风举起香槟杯,杯壁映着大厅里的红光:“这不是终点——是中国资本市场‘从0到1’的第一步。往后,会有更多企业来上市,更多钱来投资,更多人通过股市分享发展的红利。”
收盘铃响时,大厅里的人迟迟不肯散。
王婶举着交易单找工作人员:“同志,我这单能打印不?留个纪念!”工作人员笑着点头:“阿姨,这是您头回当‘上市公司股东’的凭证,得好好收着!”
小杨挤到沈逸风面前,举着相机:“沈行长,能跟您合张影吗?我要把这个挂在宿舍墙上——这可是历史啊!”
沈逸风笑着应下,镜头闪过的瞬间,他瞥见大屏幕上的“沪光001”停在14.2元,K线图上的红柱像把火炬。
傍晚,沈逸风站在交易所顶楼,望着黄浦江的落日。
陈默递来首日总结报告:“沈行长,今天开户数突破五千,咨询电话打了八百多个。连外地的股民都坐火车来,说要‘沾沾中国股市的喜气’。”
沈逸风翻着报告,指尖停在“投资者结构”那页——个人投资者占70%,机构占30%。“不错。”他说,“但更要盯紧风险——明天开始,得加派巡查员,防着有人哄抬股价、散布谣言。”
晚风掀起他的衣角,远处的东方明珠灯光次第亮起。
沈逸风知道,这不是结束——当首日成交额破亿的消息传遍全国,当更多企业排着队等上市,当老百姓开始讨论“市盈率”“K线图”,中国资本市场的航船,才刚刚扬起帆。而他,将和所有金融人一起,守好这艘船,让它驶向更辽阔的海域。
喜欢沪上银窟龙虎斗请大家收藏:(m.2yq.org)沪上银窟龙虎斗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