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8年春,国家超算中心的红色警报灯在凌晨三点骤然亮起。
沈逸风被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床头的量子钟显示着“03:17”。
他抓起手机,听筒里传来超算中心主任李宏远颤抖的声音:“沈局,‘量子幽灵’算法……突破了。”
清晨六点,超算中心机房的冷气开到了最大,却压不住服务器阵列的嗡鸣。
沈逸风站在玻璃幕墙外,望着里面闪烁的红光——那是128台量子计算机正在模拟“量子幽灵”的攻击路径。
李宏远领着他穿过布满光纤的走廊,停在主控台前。
“传统RSA加密,1024位密钥,”李宏远指着屏幕上跳动的数字,“‘量子幽灵’能在3小时17分钟内穷举所有可能。
也就是说,现在全球所有用RSA加密的金融交易、银行账户、支付系统……”他喉结动了动,“都像没上锁的保险柜。”
网络安全专家陈雨补充:“更可怕的是,这种算法能‘逆向推导’——只要截获一段加密数据,它能反推出原始密钥。
上周我们模拟测试,用2028年的历史交易数据,三小时就破解了模拟的银行转账密文。”
沈逸风的指尖抵在玻璃上,留下白雾。
他想起伦敦调查时梅森的冷笑,想起法兰克福光伏产业园的绿色通道——金融的战场,早已从“支付清算”推进到“量子比特”的微观世界。
上午九点,金监总局地下三层的应急指挥室。
“量子金融安全专项组”白底黑字的牌子挂在墙上,成员包括超算中心、中科院量子所、六大国有银行的网络安全部门,甚至还有刚从MIT回国的量子物理博士。
沈逸风将一份文件拍在桌上:“这是‘量子威胁情报共享联盟’的初步名单——美国NIST、欧盟ENISA、瑞士联邦理工,还有新加坡金管局。
我们要联合全球,先一步建立防御体系。”
“但研发抗量子加密技术,至少需要五年。”陈雨皱眉,“可‘量子幽灵’的商用化进程比我们预想的快——华尔街已经在测试量子加密交易系统,他们打算抢跑。”
“那就抢在他们前面。”沈逸风看向李宏远,“超算中心的资源优先倾斜,把‘后量子密码’的算力模拟周期压缩到两年。
另外,通知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立刻启动‘数字人民币量子加密试点’——哪怕只保护试点城市的交易,也要跑通全流程。”
他转身对专项组成员说:“这不是技术竞赛,是生存竞赛。
敌人还没举起枪,我们就得先造出盾牌。
给我记住:金融安全的底线,是让老百姓的存款、企业的合同、国家的财富,在量子时代依然安全。”
深夜的超算中心,量子计算机的蓝光在墙面投下几何光斑。
量子物理博士林晓正在调试“抗量子密钥分发”装置。
她的白大褂上沾着咖啡渍,眼下乌青:“沈局,我们尝试了基于格的加密算法,理论上能抵抗量子攻击。
但实际测试中,密钥生成速度比传统RSA慢40%——金融交易可等不了这么久。”
“那就优化硬件。”沈逸风指着旁边的液冷服务器机架,“用超导量子比特替代半导体,把计算速度提上去。
钱不是问题,我批了专项经费,先换十台超导量子计算机。”
林晓眼睛亮了:“如果算力提升三倍,密钥生成时间能压缩到20毫秒——和传统加密差不多!”
与此同时,情报共享联盟的首次会议在日内瓦召开。
沈逸风的视频连线出现在大屏幕上:“我们共享了过去十年全球金融系统的量子攻击模拟数据,包括237次‘量子幽灵’的测试记录。
从今天起,任何成员国遭遇量子攻击,24小时内必须通报联盟。”
欧盟代表点头:“我们同步启动‘量子盾牌’计划,与中国共用超导量子计算资源。”
三个月后,长安街某国有银行总部的地下机房。
陈雨盯着新部署的“量子加密网关”,屏幕上跳动的绿色数据流让她松了口气:“抗量子密钥分发成功!
这笔跨行转账用了0.03秒生成密钥,比传统加密还快5毫秒。”
沈逸风站在机房门口,望着玻璃幕墙外的长安街车流。
李宏远走过来:“专项组提前完成了‘数字人民币量子加密试点’——试点区域的商户、ATM机,全部换装了量子安全芯片。”
“老百姓可能感觉不到变化。”沈逸风说,“但他们存的钱、转的账,从此多了一层‘量子盾牌’。”
手机弹出消息:【全球量子金融安全联盟发布首份白皮书,中国主导的“后量子密码”方案被采纳为国际标准。】
他望着天边的晚霞,想起超算中心机房的红色警报。
这场“算力战争”,没有硝烟,却关乎每个普通人的数字资产安全。
而中国,已经率先举起了“量子盾牌”。
喜欢沪上银窟龙虎斗请大家收藏:(m.2yq.org)沪上银窟龙虎斗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