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起上将爷爷祁江生莅临汉东省武警总队视察、指导工作的消息,更先一步冲击祁同伟平静生活的,是汉东日报对他的专访报道所带来的后续影响。
汉东日报作为汉东省的意识形态宣传机构,以“头版头条、专题报道”的方式对少年英雄祁同伟的报道,等同于是从官方角度肯定了他见义勇为的事实。
起初,汉东日报记者对祁同伟的采访迟迟未能见报,搞得市局缉毒大队大队长陈炳生颇为被动,生怕会失信于祁同伟;
所以,他又以个人的人脉关系,联系了包括京州日报在内的多家市一级和区县一级媒体,继续对祁同伟进行采访报道。
可后续情况是,这些市一级和区县一级的记者在将采访稿递交上去过后就没了下文,问就是领导正在过会讨论。
毕竟,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将一个青年大学生树立为全省“见义勇为英雄典型”的做法,多少还是显得有些太过于激进。
对于市一级和区县一级的媒体领导而言,在各自的领导岗位上更多的还是以求稳为主,做些锦上添花的报道还行,真要让他们做第一个“下海吃螃蟹”的人,领导们多少还是有些顾虑。
虽说,英雄少年祁同伟的事迹的确值得见报宣传;
但,上面的有关领导对于“授予祁同伟见义勇英雄称号”一事的批复,不是还一直没有批复下来吗?
所以,连同京州日报在内的多家媒体,在此前关于英雄少年祁同伟的报道一事上都处于观望态度。
可随着在1985年10月21日这天,汉东日报头版头条刊印的标题为《汉大祁同伟:从高考状元到少年英雄》的专题报道一经发布,顿时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引发大量讨论,直接让汉东日报当天的报纸脱销,印刷厂不得不加印上市。
一时间,省会京州市的报媒市场上,因横空出世的英雄少年祁同伟带来的泼天流量,多少造成了一些“洛阳纸贵”的火爆局面。
眼看着作为汉东省报媒老大的汉东日报,都亲自下场为英雄少年祁同伟背书,并且吃到了实实在在的市场红利(销量暴涨),省内其他的市一级和区县一级报媒领导见状,那必须是大手一挥赶快跑步入场啊!
反正采访稿和素材都是现成的,领导直接签字拍板,送交印刷厂印刷上市就行了。
而且,还必须是头版头条的位置。
如此一来,从祁同伟的专访报道在汉东日报见报的第三天开始,京州市的其他媒体迅速跟进,接力宣传。
以至于,这几天京州市的各大报刊亭中,关于祁同伟的各种报纸报道那叫一个铺天盖地,连篇累牍。
就连相邻的县市记者,也闻讯赶赴京州市采访祁同伟,想要在这一场“全民流量盛宴”里也分得一杯羹哩!
这当中,有没有汉东省武警总队司令员罗立功的推波助澜,就不得而知。
作为此次事件的主人公,祁同伟自己也没有料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一步,京州市的“无冕之王”们,硬是用他们手中的笔杆子,将祁同伟推到了本该不属于他这个年纪的高度。
祁同伟深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更是明白舆论影响的两面性,能在你向上的时候把你捧到多高,就能在你摔下来时将你踩得多低。
再有就是,作为曾经的缉毒英雄、公安厅长,祁同伟自然明白此番对自己进行公开见报宣传的背后,隐藏着怎么样的风险。
虽说,毒枭郭隼已经被警方抓捕归案,京州本地的毒贩一伙也在枪战驳火中被击毙;
可保不齐还有其他的漏网之鱼,会根据报纸上透露的信息按图索骥找到自己,伺机加以报复;
祁同伟能理解市局禁毒大队大队长陈炳生的好意,也很清楚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下,媒体在树立和宣传缉毒英雄时的历史局限性;
但,出于一个从基层干警起步的公安厅长的直觉和经验,祁同伟还是当即作出决定,这件事情到此为止,就不要再扩大宣传和影响了。
所以,当他发现在医院周边的报刊亭里面,随处可见京州市各家报纸对自己的采访报道之时,嗅到“危机”的祁同伟果断决定提前出院,先回武警三支队的营区驻地再说。
话分两头说。
这几天,汉东大学政法系主任郭秉安的心情可不怎么美丽,是相当的不美丽。
京州各大报媒对汉大政法系新生祁同伟的报道越多,作为系主任的郭秉安就越发的觉得如鲠在喉。
尤其是,报纸上伴随着祁同伟频频出现的,汉大政法系教务主任高育良的名字,更是如同一根根的刺,扎得系主任郭秉安心疼、肝疼,哪儿哪儿都疼。
多好的在领导面前露脸的机会啊,多好的在领导面前刷存在感的机会啊!
这各家报纸上本该出现他汉大政法系系主任郭秉安名字的地方,就这么白白的拱手相让给了高育良,偏偏还是他郭秉安自己送给教务主任高育良的,你说气人不气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代从军,满门将星扶祁同伟进部请大家收藏:(m.2yq.org)三代从军,满门将星扶祁同伟进部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