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后,她将这张墨迹已干的素笺,与之前晒干的一小包自采的、品相极佳的薄荷叶仔细包在一起。薄荷气味清香,有醒脾开郁、清利头目的功效,且药性平和,适用范围广。在冯内侍下次派人送来日常补给时,她态度自然地托其转交,语气温和地说道:“有劳公公了。近日春雨潮湿,寺中偶见有人精神萎靡,食欲不佳,想起医书中有些祛湿养生的道理,便闲录了一二。另附上些许自采的薄荷,品相粗陋,但气味尚可,若冯公公不弃,可置于居所闻嗅,以辟湿浊之气,或泡水代茶饮,聊作解乏。”
这一步棋,走得极险,也极巧。险在于,这是在收到赏赐后,她首次主动发出的信号,尽管这信号被小心翼翼地包裹在“关心寺中人”和“回馈冯内侍”的寻常外衣之下。巧在于,她选择的是最基础、最安全的养生建议,而非具体药方,极大降低了风险;同时,附上自己亲手炮制的薄荷叶,既直观地展示了她在草药方面的“动手能力”和药圃的“产出”,又将关切的对象模糊化、普遍化。即便这包东西最终被皇帝看到,她也可以从容解释为是对冯内侍的寻常人情往来,或者是对“寺中人”的泛泛关怀,进退有据,不至于落人口实。
【紫宸殿侧·心思】
冯内侍是何等精明的人物,收到这小小的、透着清香的包裹,打开看到那张字迹工整的素笺和那包保存完好的薄荷叶,心中立刻如明镜一般。他侍奉御前多年,深知这位年轻帝王心思之深沉细腻,也更清楚什么东西该报,什么东西该瞒,以及如何报、何时报。
他没有丝毫隐瞒,也没有急于呈上,而是等待着一个合适的时机。这天傍晚,礼治在紫宸殿侧殿用晚膳。御膳房精心烹制的菜肴琳琅满目,但他似乎兴致不高,只略动了几筷子清淡的菜蔬,便放下了象牙箸,眉宇间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倦意。
冯内侍见状,知道时机到了。他上前一步,恭敬地将伍元照托人带来的小包呈上,并原封不动地转达了伍元照那番看似随意却意味深长的话。
礼治正端起茶盏漱口,闻言目光扫了过来,落在那个素朴的包裹上。他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冯内侍小心地打开包裹,露出里面的素笺和薄荷叶。
“她倒是心细。”礼治放下茶盏,语气平淡地评价了一句,听不出是赞许还是仅仅陈述事实。他伸出修长的手指,拈起那张素笺,目光快速而仔细地扫过上面的文字。内容确实基础,甚至有些老生常谈,但书写极为认真,一笔一划都透着沉稳,显然是用了心的。尤其是结合眼前这持续阴雨的天气,以及他自己这几日确实感到的食欲不振和身体困重,这看似普通的养生建议,竟有几分恰到好处的贴合,像是一阵微风,轻轻拂过了他心头的些许烦闷。
他没有对那包薄荷叶发表任何意见,甚至没有再多问一句伍元照的近况,仿佛这只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他将素笺随手放在膳桌一旁,重新拿起了筷子,对身旁侍膳的太监道:“添半碗薏米粥来。”
冯内侍心中暗自称妙,悄悄观察着。陛下虽未明言,但这份不露痕迹、恰到好处的“关切”,显然比任何直白的问候或献媚更能入他的心。那碗平时不太受待见的薏米粥,此刻竟被用了大半,这本身就是一个无声的信号。
用罢晚膳,礼治漱了口,用温热的毛巾擦了擦手,忽然像是想起什么,随口问道:“西苑的牡丹,今年开得如何了?” 西苑是宫中的一处园林,以花卉闻名,尤其牡丹,品种繁多,距离皇帝日常理政的麟德殿不算太远,但与感业寺所在的后山区域,在地理上却有着某种微妙的关联。
冯内侍心中一动,面上却不露分毫,忙躬身答道:“回大家,今年春天乍暖还寒,牡丹花期比往年稍迟了几日,但老奴前日去看过,花苞结得极多,甚是饱满。已有几株早开的‘魏紫’、‘姚黄’,初绽芳容,已是国色天香之姿,想必再过几日,盛放之时更是绚丽非凡。”
“嗯。”礼治沉吟片刻,目光望向窗外虽然已停但天色依旧沉沉的夜色,“明日若放晴,去西苑走走。整日闷在殿中批阅奏章,也确实有些乏了。”
“是,老奴这就吩咐下去,让人先过去准备着,定不扰了大家的雅兴。”冯内侍恭敬应下,心中已然明了。陛下此举,名为赏花散心,实则心思恐怕早已飘向了那苑墙之外。西苑的边界,与感业寺后山的那片林地,虽隔着一道宫墙,但在陛下的心中,它们之间的距离,或许并非遥不可及。
冯内侍退下后,礼治独自走到窗前,负手而立,望着窗外被雨水洗涤过的夜空,稀疏的星子点缀其间。去西苑,自然是为了欣赏那冠绝京城的牡丹,但当他下意识地规划散心路线时,潜意识里,似乎不自觉地将那个能够望见感业寺后山的方向,也纳入了考虑的范畴。他并非刻意要制造什么“偶遇”,那太着痕迹,也非他所愿。他只是……想看看,那条由一次药膳、一次赏赐、一张素笺无形中牵引出的丝线,是否还能在更广阔的空间里,荡漾开一些……意料之外的、细微的涟漪。这种期待本身,对他而言,就是一种难得的、脱离繁琐政务的思绪调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盛世天下之九五至尊请大家收藏:(m.2yq.org)盛世天下之九五至尊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