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大平原,一眼望去,广袤无垠,仿佛没有尽头。宋剑飞站在这片土地上,心中涌起一种眩晕的感觉,就像贵州人走入大平原时,所患的那种“晕平原”病症一样。
这片土地是如此壮丽富饶,然而,宋剑飞深知,它即将遭受小鬼子的蹂躏长达八年之久。
他紧紧握着拳头,心中燃起一团怒火,暗暗发誓:“不,我宋剑飞来了,我绝对不会让你们得逞!”
这里,将成为小鬼子的葬身之地,他们的尸体将成为肥沃这片美丽富饶国土的肥料。
虽然这些肥料可能会有些臭味,但宋剑飞和他的战友们能够忍受,因为他们知道,这将使得这片地区的庄稼更加丰产,为祖国的繁荣做出贡献。
第二天,整个抗日军已经逐渐逼近藤县城,距离滕州已经不足五十里了。
时间也已经来到了 3 月 14 号,日本鬼子的大队人马如洪水般汹涌而来,他们轻易地突破了设置在藤县北面黄家山、白石山和普阳山的防线。
从那以后,到达藤县的道路变得一马平川,再无险可守。
第四十五军以滕县为核心,在界河东西的香城、九山、王福庄、金山一线占领阵地,构筑工事,阻击日军进犯,并于1月中旬、下旬主动出击,冒雪夜袭击两下店的日军,杀伤了部分日军。
同时派小部队到兖州、邹县、曲阜之间,开展游击战争骚扰敌人。
在小雪村、凫村又再次成功地袭击了日军,击毙日军中将中岛荣吉以下的官兵40余人,缴获了一些武器弹药、军用地图、文件、作战资料等,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四十五军的士气。
但在兵力,兵器,战斗力巨大的差距下,这已经不能改变藤县失守的命运了。
抗日锄奸纵队已经来晚了。现在,藤县外围工事都已经失守,川军主力也已经溃散,只有王铭章的第122师孤军死守。
宋剑飞心里跟明镜儿似的,他对藤县失守的时间了如指掌。然而,他却无可奈何。
因为他必须耐心等待从苏联购买的武器装备运抵,以此来充实自己队伍的装备。
若是没有这些先进的武器,他即便率领队伍赶赴这几十万人参与的大会战,也不过是白白送死罢了,根本无法对局势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影响。
与此同时,在宋剑飞的内心深处,除了对无法改变藤县保卫战结局的无力感之外,还有一种身为穿越者的彷徨。
他深知自己的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引发蝴蝶效应,进而影响整个历史的走向。
而这种效应和改变不一定都是向好的方向发展,有时候也可能造成不利的影响。
就比如,当他意识到自己拼尽全力守住藤县,也许会破坏台儿庄战役的进程时,这种恐惧更是如影随形。
还有就是他想将王铭章将军救出藤县,那么王将军就不能成为第1个川军在战场上战死的将军。
然而就是王铭章将军的壮烈殉国,才改变了光头对整个川军的印象,开始重用川军了,开始为川军提供必要的军需物资和装备武器,让三百万川军成为了抗日战争中不可或缺的主力。
而一旦自己救出了王铭章将军,那么是不是让光头依旧认为川军是土匪军,是垃圾军,还会是那句话:“让川军滚回四川去打内战好了。”的厌恶恶评?
而他担心自己的努力,会导致中国抗日战场上,这场第二次战胜日寇的着名战役无法发生,这无疑将给中国的抗战事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毕竟,台儿庄战役对于提升中国军民的士气,和国际形象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宋剑飞的心中,他如此描绘着自己的队伍,在这场几十万甚至接近百万人的大战中的角色:他们只能在其中发挥一定的作用,而不能成为决定性的力量。
将王铭章英雄从藤县中解救出来,拖延矶谷廉介南下的脚步,为整个台儿庄大捷争取更多的准备时间,让第五战区准备的更加充分,伤亡的更少,取得的战果更大。这就是他和他的军队存在的意义了。
怀着这样矛盾心态,进入战场的时候,侦查连连长姜亮派人过来紧急通报:“报告司令,前方马庄发现鬼子中队正在烧杀抢掠,请司令指示!”
宋剑飞心中一紧,
今天是3月十五号,日本第10联队集结在姜家楼、王庙一线。联队长赤柴八重藏大佐综合各方情报判断,川军主力集结一线,滕县附近无大量兵力,决心抛开当面阵地,决定以两个大队兵分两路,其中一路,一个加强大队就是绕行藤县东门,乘虚攻击滕县县城。
现在,被自己迎面撞上了。
一个日本鬼子的中队,足足有 250 多人,他们可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还配备了步兵炮,这对于中国军队来说,绝对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宋剑飞赶紧停下汽车,迅速爬上了车楼,端起望远镜,朝着马庄的方向望去。
果然,远处的马庄上空浓烟滚滚,显然那里正在遭受鬼子的肆虐蹂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抗日锄奸特战队请大家收藏:(m.2yq.org)抗日锄奸特战队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