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炮火纷飞之中,小鬼子们气势汹汹地摆出了他们最为擅长的猪突战法。这一战术犹如一头凶猛的野猪,以排山倒海之势向敌人猛冲过去。
猪突阵法实际上是一种叠次进攻的阵法,其特点在于前排与第二排之间保持着 30 至 50 米的距离,通常会形成 3 至 4 个纵队。
这种布阵方式,使得进攻方能够持续不断地发起攻击,给人一种鬼子无穷无尽、杀之不尽的错觉。
这种阵法的威力不容小觑,它常常给守军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面对一波一波如潮水般涌来的敌人,守军往往在瞬间就会心理防线崩溃。
开战以来,国军中有许多这样的防守部队,在这种巨大的压迫下,甚至还未开战就已经败下阵来,白白丢失了阵地。
更为关键的是,在猪突队列的最前排,是小鬼子们的玉碎队伍。
玉碎进攻,又被称为万岁冲锋,这一战术的背后蕴含着日本独特的武士道精神。
武士道精神强调忠诚、荣誉和牺牲,而“玉碎”的概念正是源自于此。秉持着“与其忍受被俘的屈辱,不如选择荣耀赴死”的理念,玉碎进攻就如同切腹这一极端行为一样,被视为一种高尚的抉择。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都将这种行为视为崇高之举。
玉碎进攻,这是一种极其疯狂的战术,要么战死,要么成功。
而这群已经陷入癫狂状态的鬼子,更是将这种疯狂发挥到了极致。
他们脱光了上身,露出那短小精悍的胸膛,仿佛在展示他们的无畏与勇猛。
钢盔和军帽被他们毫不犹豫地丢弃,取而代之的是头上绑着的月经带,表示他们为国尽忠的决死之心。
在喝下长官们敬给他们的一碗酒后,这些鬼子的酒劲瞬间上头,情绪愈发狂热。他们摔掉酒碗,带头的军官高举着指挥刀,口中高呼着“板载”,也不弯腰撅屁股,就那样直挺挺地端着武器,迈开大步,如同一群疯狂的野兽,追着炮弹的轨迹,向前猛冲。
观察哨在看到这一幕后,立刻发出了警报声,尖锐的哨子声在炮火的轰鸣中显得如此微弱。观察员并没有放弃,他一个一个防炮洞地呼喊着:“快出来快出来,鬼子上来了鬼子上来了,都已经不足两百米了!”
连长听到这个消息后,大惊失色。他不敢相信鬼子竟然如此疯狂,竟敢在这样猛烈的炮火下发动进攻。但他也担心这个哨兵是否被炸傻了,于是冒着炮火亲自跑上战壕观察。
果然不出所料,只见一队头顶上扎着月经带的鬼子,如饿狼一般,气势汹汹地直挺挺地冲进了一百五十米的距离!
这突如其来的一幕,让连长大惊失色,他立刻扯开嗓子,声嘶力竭地大吼道:“轻重机枪,赶紧上战场给我打!”
接到长官的命令后,那些早就按捺不住的轻重机枪手们,如离弦之箭一般,迅速地从掩体中冲出来。他们动作娴熟地将机枪架设在阵地上,顶着鬼子猛烈的炮火,毫不犹豫地扣动扳机,开始了疯狂的阻击。
然而,这些鬼子似乎已经被死亡的恐惧蒙蔽了双眼,完全不顾自己的大炮,可能会给自己带来的误伤,依然毫不畏惧地继续冲锋。
当鬼子的炮火终于停息的时候,他们已经冲进了百米之内!这时候,阵地上的重机枪却遭遇了不幸——其中一挺被敌人的炮弹炸翻了!这一突发状况,使得主机的火力瞬间减弱,给了鬼子可乘之机。
面对这一紧急情况,阵地上的步兵们没有丝毫犹豫,他们纷纷从防炮洞中冲杀出来,迅速加入到阻击的战斗行列中。
一时间,轻重机枪的怒吼声和步枪的射击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道密集的火力网,死死地挡住了鬼子冲锋的步伐。
在这激烈的交火中,鬼子遭受了惨重的伤亡,他们的冲锋被硬生生地遏制住了。
然而,战斗并没有就此结束,双方都在拼死抵抗,互不相让……
就在第一梯队的鬼子倒下的瞬间,官兵们惊讶地发现,第二批鬼子如潮水般汹涌而至,已经冲到了阵地前沿!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情况,轻重机枪和步枪只能不间断地继续射击,试图阻止鬼子的前进。
然而,由于错过了远距离阻击的最佳时机,鬼子们已经越来越近。
营长大声呼喊:“手榴弹!”战士们闻声而动,纷纷将身边的手榴弹迅速抛出。
刹那间,手榴弹如雨点般落在阵地前,爆炸声响彻云霄,掀起一片硝烟火海。
在这片火海中,鬼子们纷纷惨叫着倒地,有的被炸上了天,有的则被撕成了碎片。然而,仍有少数幸运的鬼子在硝烟中幸存下来,他们毫不畏惧地继续冲锋。
就在全体官兵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些幸存的鬼子身上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刚刚硝烟还未散尽的后方,鬼子的第三波冲击如鬼魅般突然出现在眼前!
此时,开枪已经来不及了,手榴弹也已经来不及投掷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抗日锄奸特战队请大家收藏:(m.2yq.org)抗日锄奸特战队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