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远忍不住笑了。他将父亲留下的老式应力计交给阿迪:用这个吧,虽然旧,但从不说谎。
凌晨三点,周远被紧急电话惊醒:隧道塌方!有人被困!
他冲到现场时,救援已经展开。据夜班工人描述,一段未预期的破碎带突然垮塌,三名正在安装支护的工人被埋。更糟的是,阿迪也在其中——他在塌方前冲进去警告工人撤离。
阿迪!!周远的心跳几乎停滞。这个固执又聪明的年轻人,这个会为传统仪式据理力争却又认真学习现代技术的实习生...
救援持续了六小时。当最后一名工人被救出时,现场爆发出欢呼——所有人都活着!阿迪是最后一个被抬出来的,满身尘土,右臂骨折,却奇迹般地意识清醒。
我...我听到岩层断裂声...他虚弱地对周远说,应力计...读数突变...来不及解释...只能喊他们跑...
周远紧握阿迪没受伤的那只手,说不出话来。这个年轻人用科学仪器捕捉到了山的语言,并用勇气拯救了三条生命。
在医院养伤期间,阿迪完成了隧道支护方案的修改设计。他将祖父的经验与现代岩土力学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针对破碎带的柔性支护系统——用可调节的液压支撑代替传统钢架,既能适应岩体变形,又能维持足够承载力。
这是你的应力计给我的灵感,阿迪向周远解释方案,如果支撑系统能像它一样敏感地反应压力变化...
周远仔细审阅方案,惊讶于其成熟度。这已经完全超出一个实习生的水平,甚至比设计院的原方案更优。
阿迪,你出师了。周远由衷地说。
康复后,阿迪的方案被全面采用。隧道安全穿越了破碎带,工程进度甚至比原计划还快了两周。竣工那天,阿迪的祖父受邀参加庆典,老人看着现代化的隧道,又看看孙子胸前的安全勋章,流下了骄傲的泪水。
您给了我最好的礼物,阿迪对周远说,不是技术,而是思考的方式。
周远摇头:不,是你教会我尊重不同文化中的智慧。工程师的职责不是征服自然,而是理解它、顺应它——无论通过科学还是传统。
庆典结束后,周远在验收单上签完字,特意留出技术负责人一栏:该你了,阿迪工程师。
阿迪的手微微发抖,但签名坚定有力。这个曾经的迷信少年,如今已经成长为能用数据和直觉双重倾听大地声音的真正工程师。
当晚,周远收到阿迪的短信:祖父问我愿不愿意接手他的老工程咨询公司。我说愿意,但要用新的方式——结合现代科技和传统智慧。谢谢您,师傅。
周远微笑着回复:别忘了定期校准应力计。它老了,但和你一样可靠。
窗外,月光照亮了新竣工的隧道口。那里不再有祭祀供品,但工人们自发立了块小牌子,上面用马来文和中文写着:倾听山的声音,尊重地的记忆。
这或许就是工程精神最好的传承——既不盲目崇古,也不傲慢否定,而是在过去与未来、传统与创新之间,架起一座坚实的桥梁。
喜欢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请大家收藏:(m.2yq.org)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