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决定冒险延长停留时间。苏晴通过对讲机指导地面的工人准备材料,周远则负责危险的实地检查。奇怪的是,当他们专注于技术问题时,苏晴的恐高症似乎消失了,而周远也忘记了对这位挑剔女工程师的成见。
左下角固定螺栓松动...苏晴仔细观察着,应该是安装时的遗留问题。
周远突然想起三个月前的一幕——当时苏晴坚持要求重新拧紧所有螺栓,而他以工期紧张为由拒绝了。此刻那些松动的螺栓正在风中发出危险的吱呀声,像是对他决策的嘲讽。
是我的错。他坦白承认。
苏晴摇头:我们都有责任。我知道螺栓有问题,但没有坚持到底。
夜幕完全降临,两个吊篮像星空下的孤岛。等待加固材料送达的空档,苏晴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个笔记本——即使在那种危急时刻,她也没忘记带上它。
其实...我一直想给您看这个。她翻开笔记本,里面是密密麻麻的技术分析和改进方案,包括所有她与周远争论过的细节。
周远惊讶地发现,那些她公开反对的提案,在私人笔记中都得到了更完善的补充。比如关于螺栓扭矩的问题,她不仅指出不足,还设计了更便捷的检查流程。
为什么会上总是反对我的方案?周远忍不住问。
因为好的创意需要打磨。苏晴的声音在风中依然清晰,您太有才华了,周总工,才华到令人担心。如果没有足够的阻力,您会一路狂奔,直到...她指了指脚下的高空,遇到真正的危险。
这番话让周远想起张振国和陈默。难道这些前辈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保护着他这个愣头青?
加固工作持续到深夜。当最后一块玻璃稳定下来时,城市已陷入沉睡。两个吊篮缓缓下降,像疲惫的鸟儿归巢。
落地后,医护人员立刻围上来。苏晴拒绝了担架,坚持自己走回办公室。周远跟上去,看到她从抽屉里取出一个小盒子。
给您的。她将盒子推过来,本来打算竣工仪式上送的。
盒子里是一片特殊的玻璃样品,内嵌着细小的金属点阵。对着光线转动,那些点阵会形成云端之塔的轮廓。
这是...
我们共同处理过的328个问题节点的坐标。苏晴微笑,每个点都代表一次专业碰撞。
周远小心地捧着这片玻璃,突然注意到边缘刻着一行小字:给看得见0.5毫米误差的人。
其实我今天上去,是想安装这个。苏晴指向玻璃样品,按设计,它应该嵌在观景台的地板中央...作为我们工程师生涯的见证。
周远望向窗外高耸入云的塔楼,第一次真正理解了幕墙工程师的工作——不仅要对抗地心引力,还要在美学与安全、效率与精准之间找到平衡。而苏晴,这位恐高的高空专家,每天都在挑战自己的极限。
明天我们一起把它装上。他说。
苏晴摇头:不必了。今天已经证明它通过了最严苛的测试——328米高空的强风。
竣工典礼上,周远和苏晴并肩站在观景台中央,脚下正是那块镶嵌着问题坐标的玻璃。当阳光透过特殊材质在地面投出云端之塔的剪影时,参观者们纷纷赞叹其精巧,只有他们知道这艺术品背后的意义——每一个光点,都是一次危险的化解,一次专业的坚守。
下一个项目在哪?苏晴突然问。
肯尼亚铁路。周远回答,有兴趣一起吗?
苏晴推了推眼镜:如果您不介意搭档有恐高症的话。
两人相视一笑。在这个高度,在阳光与云海之间,工程师的默契不需要更多语言。
喜欢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请大家收藏:(m.2yq.org)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