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丝钉上刻着一行小字:给造塔的人。
周远胸口一热,从内袋取出自己那枚:我也有一个。
两人相视一笑,像对上了暗号的特工。
从检修口爬出时,刺眼的阳光让周远眯起眼。他们正处于37层的电梯井平台,从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核心筒的钢结构节点——那些曾经让他熬白头的关键设计,如今在阳光下闪烁着沉稳的光泽。
漂亮吧?维修工顺着他的目光说,每天维护这些钢结构,就像照顾老朋友一样。
周远点头,手指轻抚过冰冷的钢梁。五年前浇筑时留下的细微痕迹依然可见,那是他和团队精益求精的证明。
林董事长的会面推迟了一小时,但很值得。当周远最终站在68楼的落地窗前,俯瞰城市全景时,老领导递给他一杯茶:怎么样,看着自己亲手建起来的建筑,什么感觉?
周远思索片刻:像看着长大的孩子...既熟悉又陌生。
林董事长笑了:知道吗?云端之塔过去五年的运营数据是所有同类型建筑中最优秀的。你们当年的坚持是对的——包括那些被我认为的安全冗余。
谈话间,周远的手机震动。是父亲发来的信息:听说你被困电梯了?37层控制面板后有我留的参数,看到了吗?
周远会心一笑,回复道:看到了。您当年为什么没告诉我?
父亲的回复很快到来:好工程师要知道建筑的每个秘密,你得自己发现。
离开前,周远特意走了消防楼梯。一步一步地下行,他触摸着每一处扶手连接点、每一个消防设备安装位——这些都是当年他和团队反复推敲的细节。在23层,他遇到了正在更换照明灯的阿杜,当年的钢筋工现在成了物业工程部的骨干。
周工!阿杜惊喜地放下工具,小明下周毕业答辩,一直念叨着想请您指导呢!
当然可以。周远爽快答应,什么课题?
超高层建筑钢结构生命周期评估。阿杜骄傲地说,那小子非要用云端之塔做案例,说这是他的家传宝塔
周远大笑。看来那根刻着三代人名字的钢筋,还会继续讲述新的故事。
走出云端之塔时,夕阳给玻璃幕墙镀上了一层金红色。周远站在广场上回望这座328米的建筑,突然明白自己为何无法接受那份高薪工作了——他属于能够触摸建筑心跳的地方,属于看得见焊渣与水泥的世界,属于像阿杜、老李、老王这样的建设者们。
手机再次震动。是肯尼亚项目组的消息:周总,蒙内铁路延伸段遇到红土层滑坡,急需您的方案。
周远回复立即返回,随即叫了辆出租车。驶离时,他最后看了一眼后视镜中的云端之塔。在夕阳的映照下,整座建筑如同火炬般熠熠生辉,就像那些平凡建设者们不灭的匠心。
而那枚刻着给造塔的人的螺丝钉,此刻正安静地躺在他的口袋里,陪他驶向下一个工地,下一段征程。
喜欢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请大家收藏:(m.2yq.org)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