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工,3号塔的阻尼器数据异常!对讲机里传来林涛急促的声音。
周远放下手中的设计图,快步走向监控屏幕。今天是动态适应系统全面安装后的第一次负载测试,整个项目团队都绷紧了神经。远处,近百米高的输电塔在高原强风中微微摆动,像一株巨大的钢铁植物。
显示什么异常?周远按下通话键。
东北侧节点的应变值超出预期15%,但未触发自动调节。林涛的声音夹杂着风声,王队长担心长期累积会影响结构安全。
周远调出实时监测数据,眉头渐渐紧锁。确实,节点的应力分布与模拟结果有偏差。他抓过安全帽:我过去看看。
刚走出临时指挥部,一阵刺骨的寒风迎面扑来。十月的可可西里边缘已经寒意逼人,周远下意识地裹紧了冲锋衣——那件卓玛说他穿着像笨拙的登山客的橙色冲锋衣。她已经离开两周了,按照计划,现在应该正在可可西里腹地追踪藏羚羊的迁徙路线。
3号塔下,王铁军正和几个技术员围着节点基座争论不休。看到周远,老工程师挥手示意:周工,这玩意儿是不是太了?风大点就晃,看着心里发毛。
周远蹲下身检查阻尼器:不是太软,是某个方向的刚度设置需要微调。他掏出平板电脑,调出调节界面,看,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参数改变各向异性的响应曲线...
他的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滑动,突然,一条短信通知弹出在屏幕顶端。发件人一栏赫然写着,但内容只有一串杂乱的字码:
E102.43 N35.12 危 盗猎 伤 急需
周远的心猛地一沉,手指悬停在屏幕上方。这明显是一条紧急情况下仓促发出的求救信息,坐标显示的位置深入可可西里无人区,距离项目区近两百公里。
周工?参数怎么改?林涛的声音将他拉回现实。
周远强迫自己集中注意力:先...先按原计划完成测试。王队长,东北节点需要增加10%的轴向刚度,代码是DAS-3A-114。
他机械地下达着指令,大脑却在飞速运转。卓玛遇到了盗猎者?受伤程度如何?队伍其他人是否安全?可可西里无人区没有信号覆盖,这条信息可能是她找到某个制高点勉强发出的,现在或许已经...
周工,你脸色很差,是不是高原反应又犯了?王铁军关切地问。
周远摇摇头:我没事。继续测试,我去指挥部拿些资料。
一回到指挥部,周远立刻锁上门,展开可可西里的卫星地图。卓玛提供的坐标位于一片荒芜的湖盆区,距离最近的保护站也有八十公里。以现在的天气条件,直升机无法进入,而陆路至少需要两天。
他抓起电话打给当地森林公安,却被告知最近可可西里天气恶劣,所有巡逻队都已撤回,最快也要三天后才能组织救援。
三天?卓玛等不了三天!
周远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目光落在墙上的工程进度表上。明天是系统全面验收的日子,张明将带领总公司专家组前来审核。作为技术负责人,他的缺席将直接影响项目评价。
一边是职业生涯的关键时刻,一边是生死未卜的卓玛。
周远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卓玛临行前在天镜台的侧脸,朝阳为她镀上金边的轮廓。她曾说过,每次出发前都会去那里,提醒自己为何而前行。
而现在,她可能正躺在无人区的某个角落,流血、寒冷、等待救援...
周远猛地站起身,从柜子里拽出登山包,开始疯狂地往里塞装备:卫星电话、急救包、高能食品、氧气瓶...然后他停顿了一下,拿起办公桌上那块卓玛送给他的呼吸石,紧紧攥在手心。
十分钟后,周远站在张明的临时办公室外,深吸一口气,敲门。
进来。
张明正在审阅明天的验收流程,抬头看到周远背着登山包的样子,眉头立刻皱了起来:这是什么情况?
卓玛在可可西里遇险,我需要去救她。周远直接说道,明天的验收,林涛可以负责技术讲解,所有资料我都准备好了。
张明的表情从惊讶变为严肃:你知道明天有多重要吧?总公司副总裁亲自带队,动态适应系统的专利评估,明年预算审批...
我知道。周远的声音很平静,但卓玛可能等不到明天。
两人对视良久,张明最终叹了口气:需要什么支援?
一辆加满油的越野车,两天的补给。周远没想到张明这么快就妥协,另外...如果后天这个时候我还没联系你,请通知保护区展开搜救。
张明拿起电话:我让后勤准备车。你一个人去太危险,带上王铁军或者林涛...
不,项目更需要他们。周远摇头,我一个人行动更快。
黄昏时分,周远驾驶着一辆改装过的越野车驶离营地。副驾上摊开着可可西里的地形图和卓玛之前发给他的考察路线。按照计划,她的队伍应该在三天前到达那个坐标点附近进行观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请大家收藏:(m.2yq.org)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