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胡同18号的门牌在月光下泛着青白色。周远站在这个四合院门前,手中的钥匙沉甸甸的。丽莎短信中说这里会有需要的证据,却没说明具体是什么。
钥匙刚插入锁孔,背后就传来轻微的脚步声。周远警觉地转身,看到姬彪飞从阴影中走出,额头上贴着一块纱布,西装外套沾满灰尘。
你没事?周远压低声音,新闻说爆炸现场发现血迹...
姬彪飞摸了摸额头:轻伤。爆炸前五分钟我收到匿名警告。他警惕地环顾四周,丽莎呢?
没来。只给了钥匙。
门锁发出生涩的咔哒声。院内杂草丛生,显然多年无人居住。正房的门虚掩着,里面黑洞洞的像一张等待吞噬的嘴。
周远打开手机照明,光束照出屋内厚重的灰尘和蛛网。家具上盖着白布,墙上挂着几幅发黄的老照片。其中一张特别引人注目——年轻时的丽莎祖父李铭站在一群苏联专家中间,胸前别着枚徽章,隐约可见三个菱形图案。
ST集团的标记。姬彪飞凑近查看,但照片拍摄于1965年,那时ST集团还没成立...
周远的心跳加速。如果丽莎的祖父早在六十年代就与外国矿业势力有联系,那么三菱形的历史可能比想象的更久远。他继续查看其他照片,在墙角发现一个老式保险柜。
需要密码。姬彪飞试着转动旋钮,试试1979?
柜门纹丝不动。
周远想起档案中的日期:1978年12月15日。
咔嗒一声,保险柜开了。里面只有一个牛皮纸信封和一个小型磁带录音机。信封里是一沓英文文件,最上方印着中国五矿江华稀土项目初步分析(1979)。
江华?周远皱眉,江西那个?
姬彪飞快速浏览文件:不,是湖南江华县。这里说...发现超高品位轻稀土矿脉,预测储量占全球已知储量的12%。他翻到最后一页,声音突然变调,项目负责人签名...张建国?!
周远夺过文件。没错,那确实是张工的笔迹。但张工从未提起过江华项目,更没说过与五矿集团合作的事。除非...这不是官方项目?
录音机里传来沙沙声,接着是一个苍老的、带着浓重口音的声音:
李铭1987年录音。我快不行了,必须留下记录...1979年三菱形计划终止后,ST通过特殊渠道获取了草楼稀土数据。但张建国偷偷保留了一部分关键样本,转移到江华...我奉命追回,但发现那里有更大矿脉...上级命令我停止行动,说这事关中美关系大局...
录音突然被一阵刺耳的干扰音打断,接着是李铭急促的喘息:
他们不知道我发现了真相...江华的稀土不是自然形成的...是人为改造的地质结构...张建国开发了一种生物选矿技术,用特殊细菌富集稀土元素...这技术价值连城...ST派来的人明天就到...如果我出事...
录音戛然而止。
周远和姬彪飞面面相觑。生物选矿技术?人为改造的地质结构?这完全颠覆了传统矿业认知。更惊人的是,如果张工四十年前就掌握了这种技术,为什么从未发表?
看这个。姬彪飞从文件堆底部抽出一张地质图,江华矿区的坐标...和天工系统去年自动标记的异常区几乎重合!
周远背脊发凉。天工系统确实有时会标记一些不符合常规地质模型的区域,他以为是算法缺陷。但如果系统无意中继承了张工的稀土识别能力...
他的手机突然震动,是郑毅发来的加密文件。点开后,屏幕上显示出一份标有的现代报告:《江华矿区稀土异常再调查(2023)》。报告结论令人震惊:江华矿脉的稀土品位在过去四十年持续上升,完全违背自然衰减规律,证实了生物活性富集假说。
郑毅怎么会...周远话音未落,院外传来汽车急刹的声音。
姬彪飞迅速关掉手机照明。两人屏息静气,听到院门被推开,至少三个人的脚步声。一道手电光束扫过窗户。
分头找!一个粗犷的男声命令道,重点是老头的日记和录音带。
周远轻轻将文件塞回保险柜,示意姬彪飞躲到里屋。就在这时,他的手机突然亮起——丽莎来电!刺眼的屏幕光在黑暗中如同灯塔。
在那里!脚步声迅速逼近。
姬彪飞猛地推开后窗:
两人翻窗跳进后院,撞倒一堆空花盆。追兵已经冲进正房,手电光乱晃。周远看到后院围墙有道小门,但挂着拳头大的铁锁。
上去!姬彪飞蹲下搭起人梯。周远踩着他的肩膀爬上墙头,正要伸手拉他,一声闷响传来——姬彪飞闷哼一声,右腿鲜血直流。
枪伤!他们装了消音器!周远压低声音。
姬彪飞咬牙撕下衬衫下摆扎紧大腿:你先走!带着文件去找...
他的话被第二声枪响打断。子弹擦着周远耳边飞过,打在墙砖上溅起火花。千钧一发之际,后院小门突然打开,一只纤细的手伸出来:快进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请大家收藏:(m.2yq.org)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