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大山矿的夜晚被探照灯割裂成明暗交错的碎片。周远站在主井口,看着天工系统显示的矿井三维模型——在标记为1962禁区的区域下方,还有一个未被任何图纸记录的空白地带。
深度至少三百米。丽莎调整着扫描参数,结构显示是天然溶洞,但有人工开凿的通道相连。
杜志坚掸了掸作训服上的煤灰:不可能。我在齐大山干了十年,每一条巷道都走过。三百米下只有...
老苏联的特别项目马继伟拄着拐杖走来,手里晃悠着一把老式钥匙,我爹临死前给的,说能打开地心之门
钥匙上刻着三个菱形和一个圆圈的标记,与张工图纸完全一致。周远接过钥匙,金属触感冰凉,却仿佛带着六十年的温度。
下井。他简短地说。
升降机降到二百五十米时,杜志坚突然叫停。他指向井壁上一块看似普通的岩石:就是这。
在强光照射下,周远才注意到岩石边缘有细微的切割痕迹——一个伪装成岩壁的暗门!马继伟的钥匙完美契合锁孔,随着一声,整块岩石缓缓移开,露出后面的垂直竖井。
通风检修井。杜志坚系好安全绳,直通最底层。我先下。
竖井直径不足一米,四人只能逐个下降。周远的肩膀不时蹭到井壁,上面布满了奇怪的刻痕——不是工具留下的,倒像是某种生物的抓痕。温度随着深度急剧升高,很快突破六十度。
到底了!杜志坚的声音从下方传来。
周远跳下最后一段,落脚处竟是金属网格地面。头灯照亮了一个篮球场大小的天然溶洞,中央矗立着一个巨大的玻璃培养舱,周围环绕着老式实验设备。这里不像上层的苏联实验室,更像...某个私人科研场所。
张工的秘密基地。丽莎轻声说,手指拂过工作台上积尘的烧杯,看这个标记。
烧杯底部刻着三个菱形加圆圈的符号。周远环顾四周,溶洞墙壁上挂满了手绘图纸和实验记录,全是张工那熟悉的笔迹。最显眼处贴着一张大字报:技术应为众生,非为控制众生——三菱形真义。
我爹说,62年那会儿,张工经常一个人在地下待好几天。马继伟一瘸一拐地走向培养舱,原来是在搞这个...
培养舱里漂浮着蓝色的菌群,但颜色比ST集团的纯净许多,像晴朗天空的淡蓝。舱体上的仪表显示,这些菌群竟然保持了六十年的活性!
原始H-7菌株。周远查看读数,未经任何基因改造的版本。
丽莎在控制台前发现了一本皮质笔记本:周远!张工的私人日志!
日志扉页上写着:若你读到这些文字,说明三菱形已遭亵渎。钥匙在可信之人手中,真理在地心深处等待。
周远快速翻阅,1962年9月的记录令人心惊:
9月3日:确认李铭将H-7数据泄露给西方。所幸抑制因子研究仅我一人知晓...
9月5日:伊万诺夫今晨突然回国,带走所有突变体样本。我保留原始菌种和最关键发现——四元素平衡...
9月9日:将终极抑制因子封存于齐大山特殊矿脉中。唯有钬-164同位素可激活,而这种同位素仅在此处天然存在...
最后一页是张工用红笔写下的警告:
警惕三菱形理事会的谎言。真正的标志应有第四元素——代表人类良知的圆。当黑暗降临,记住:技术如光,照善也照恶。守护之道,存乎一心。
周远的手指微微发抖。六十年前,张工就预见到了今天的一切。
找找那个终极抑制因子他对丽莎说,应该是某种...
在这。杜志坚的声音从溶洞深处传来。他站在一个金属柜前,柜门上赫然是那个三菱形加圆圈的标志。
马继伟的钥匙再次派上用场。柜门打开后,里面是十二支密封的安瓿瓶,装着深紫色的液体,标签上写着四元素平衡剂-仅限紧急使用。
这是什么?杜志坚小心翼翼拿起一支。
丽莎检查了旁边的说明书:一种生物编码器...能将原始H-7菌株的特性强制写入所有变种菌群中!她声音发颤,理论上,这可以让ST集团的超级菌株回无害状态。
周远数了数安瓿瓶:十二支...刚果、巴西、马来西亚...正好覆盖所有被ST集团感染的矿区。
但说明上说要配合主控频率使用。丽莎指着一段模糊的文字,这个频率记录在...
苏黎世银行保险箱里。马继伟突然说,我爹临终前念叨过。说伊万诺夫叛逃前,把某个控制装置藏在了瑞士。
周远将所有线索串联起来:马继伟父亲留下的钥匙、张工隐藏的抑制因子、ST集团在刚果的行动...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技术守护战。
我们得...
杜志坚的对讲机突然响起刺耳的警报声:杜矿!地面出现大量武装人员!穿着不像中国人!
紧接着是爆炸声和枪声。四人迅速收拾关键物品,准备撤离。周远将安瓿瓶装入特制保护箱,丽莎收集了所有实验数据,马继伟则取下墙上的标志牌——技术应为众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请大家收藏:(m.2yq.org)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