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远嘴角不自觉上扬。他拍下窗外的夜景发过去:刚回工地。日本同行很关注我们的进展。
苏颖很快回复:他们应该关注。对了,瑞士公司想派团队参观矮寨大桥,取经溶洞处理技术。方便吗?
欢迎,提前两周通知就行。周远犹豫了一下,又补充道,你来吗?
对话框显示对方正在输入...持续了好一会儿,最终只有简单的三个字:看情况。
主缆架设开始后的第三周,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袭击了德夯大峡谷。周远半夜被急促的敲门声惊醒。
周工,西岸施工便道被泥石流冲毁了!值班员浑身湿透,明天的主缆索股运输要中断!
周远立即召集应急小组。会议室里,投影仪显示着受灾情况的航拍画面——蜿蜒在山腰的施工便道被冲垮了三处,最长的一段缺口超过二十米。
修复至少需要五天。施工队长老李估算道,但主缆架设不能停啊,停工后再启动更麻烦!
周远盯着地图沉思。主缆架设就像编织一条巨大的钢索,必须连续作业保证每根索股的张力均匀。一旦中断,重新调整将耗费大量时间。
有没有替代路线?他问。
有是有...老李指着地图上一条虚线,老猎户小道,但太窄太险,普通卡车根本过不去。
周远眼前一亮:用索道!架设临时货运索道跨越塌方区段,小车转运两端。
方案立即付诸实施。天刚蒙蒙亮,周远就带领抢险队冒雨作业。泥浆没过脚踝,每走一步都艰难无比。到了中午,雨势稍缓,但山风又起,吹得安全绳剧烈摇晃。
周工,太危险了!林涛在对讲机里喊道,让年轻人上吧!
周远正站在悬崖边指挥索道锚固:再坚持半小时就好!
就在这时,一阵强风袭来,周远脚下一滑,整个人向悬崖外倾去。千钧一发之际,安全绳牢牢拉住了他,但右臂在岩壁上狠狠擦过,顿时鲜血直流。
周工!队员们惊呼着把他拉回安全区域。
随队医生简单包扎后,坚持要送他回指挥部。周远摇摇头:小伤而已。索道还没通,我哪也不去。
直到傍晚,第一条临时索道终于架设成功。看着首批主缆索股顺利通过塌方区,周远才同意返回医疗站处理伤口。
刚包扎完,手机响了。是苏颖。
周远,你受伤了?她的声音透着焦急。
周远一愣:你怎么知道?
陈明告诉我的。他说你差点掉下悬崖!苏颖的语调罕见地提高,你不要命了吗?
周远心头一暖:没事,就擦破点皮。陈明那小子太夸张了。
我明天飞过来。苏颖突然说。
不用,真的不严重...
不只是为你。苏颖打断他,瑞士团队提前来了,我带他们参观工地。顺便...看看你的伤。
挂断电话,周远发现自己的心跳比平时快了几分。他走到医疗站的镜子前,看着里面那个胡子拉碴、右臂缠满绷带的中年男人,不禁摇头苦笑。
第二天中午,苏颖带着三位瑞士工程师抵达工地。看到周远的伤势比想象中轻,她明显松了口气,但嘴上却说:看来伤得不够重,白跑一趟。
瑞士专家对临时索道系统赞不绝口,特别是得知这是24小时内完成的应急工程后。中国速度令人惊叹!领队的Müller教授竖起大拇指。
参观过程中,苏颖一直走在周远身边,不时小声提醒他注意伤口。当周远习惯性地想用右手去指某个设备时,她轻轻拉住他的手腕:用左手不行吗?
那一刻,周远恍惚回到了十多年前,他们还在恋爱的日子。苏颖总是这样,表面上冷静专业,细节处却透着温柔。
主缆架设重新步入正轨。瑞士团队带来的新型激光测量仪与陈明的智能监测系统完美配合,使索股定位精度达到前所未有的±3毫米。佐藤健二也如约来访,在详细考察施工现场后,他对周远说:周先生,日本需要向中国学习了。
这句话从一向骄傲的佐藤口中说出,分量非同一般。当晚的项目部宴会上,佐藤甚至主动提议中日合作开展悬索桥抗风研究。
世界纪录在不断刷新,佐藤举杯道,但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我们应当分享经验,共同进步。
周远深以为然。宴会后,他送佐藤回酒店。路上,佐藤突然问:周先生,听说您拒绝了瑞士的高薪邀请?
矮寨大桥需要我。周远简单回答。
佐藤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工程师的宿命啊。我的妻子也常抱怨,说我爱桥胜过爱她。他顿了顿,但如果没有这种热爱,又怎能建出伟大的桥?
周远想起苏颖,想起自己一次次为工程放弃的个人生活。也许,真正的平衡从来就不存在?又或者,像苏颖这样理解他的人,才是最适合他的伴侣?
主缆架设完成的那天,项目部举行了简单的庆祝仪式。阳光下,两条直径近一米的钢索如巨龙般横跨峡谷,闪耀着金属的光泽。周远站在东岸桥塔上,望着这壮观的景象,心中充满成就感。
拍照了!周工看这边!宣传组的同事喊道。
周远下意识回头,发现苏颖不知何时也上了桥塔,就站在他身旁。在快门按下的瞬间,她悄悄握住了他的手。
瑞士公司想聘我当亚太区总裁。她低声说,常驻上海。
周远心跳加速:你接受了吗?
还在考虑。苏颖望向远方,不过...上海离湖南好像不太远?
山风拂过两人的面庞,带着初夏特有的温暖。下方峡谷中,建设者们正在为下一阶段的桥面吊装做准备。这座连接天堑的大桥,似乎也正在连接两颗分离多年的心。
---
喜欢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请大家收藏:(m.2yq.org)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