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断电话,陈明气愤地握紧拳头:他们自己建不了,就来质疑我们?
用技术说话。周远平静地说,抓紧计算吧,我们的空腹式方案要经得起最严格的检验。
接下来的七天,团队几乎不眠不休。周远带领一组人进行结构计算和风洞试验模拟;陈明则负责新型复合材料的关键节点测试。苏颖尽管妊娠反应严重,仍坚持每天来指挥部,协助分析数据。
第七天深夜,当最后一组数据验证通过时,临时办公室里爆发出欢呼声。空腹式连续刚构方案不仅解决了西岸锚碇难题,还将用钢量减少了15%,工期缩短三个月。
明天向部里汇报。周远揉了揉酸胀的眼睛,陈明,你来主讲。
陈明愣住了,但这是您的设计...
技术需要传承。周远拍拍他的肩,你比我更了解新型材料的性能。
第二天上午的视频汇报会上,陈明表现出色,用详实的数据和清晰的逻辑征服了部里的专家。方案获得一次性通过,连一向苛刻的张建国副部长都称赞思路大胆,论证严谨。
庆功宴上,周远悄悄离席,来到工地边缘的观景台。夜幕下的北盘江峡谷深邃神秘,偶尔传来几声不知名鸟类的啼叫。
就知道你在这里。苏颖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她披着一件厚外套,孕肚已经很明显,累了吧?
周远连忙扶她坐下:你应该多休息。
躺久了更难受。苏颖望着黑暗中的峡谷,听说日本那边有质疑?
技术争论而已。周远轻描淡写,倒是你,监测系统部署得怎么样了?
苏颖知道他在转移话题,也不拆穿:很顺利。这次我们采用了新型光纤传感器,精度比传统设备高十倍。她顿了顿,对了,我拒绝了瑞士总部的调令。
什么调令?
让我回日内瓦主管全球技术研发。苏颖轻抚腹部,但我想让孩子出生在中国,最好能让他第一眼就看到爸爸建的大桥。
周远喉头一哽,将妻子搂入怀中。远处工地的灯光在夜色中连成一片,像星辰落入凡间。
一周后,北盘江大桥正式开工。第一根试验桩打入西岸岩层时,周远站在最前线监督。钻机轰鸣声中,陈明匆匆跑来:周工,国际桥梁学会发来邀请,希望您在下个月的东京会议上回应对中国高桥建设的质疑。
周远点点头:回复他们,我会出席。不过不是,而是。
就在这时,钻机突然传来异常震动。周远立即叫停作业,亲自下到钻孔检查。在二十米深处,他发现了一条未探测到的岩溶管道,正汩汩冒着地下水。
通知地质组。周远爬出钻孔,浑身泥水却神情平静,又有个小惊喜等着我们解决。
夕阳西下,将周远的影子拉得很长。在他身后,第一批施工设备正陆续进场;面前,北盘江峡谷依然险峻神秘。但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崛起一座世界瞩目的钢铁虹桥,而他和他的团队,将再次书写中国桥梁建设的新篇章。
喜欢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请大家收藏:(m.2yq.org)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