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颖咬了咬下唇:联系广州海事局,借用他们的大型救助船装备。她停顿片刻,又补充,再给我接日内瓦总部,申请调用正在测试的智能张力控制系统
但那套系统还没完成验证...
现在就是最好的验证机会。苏颖站起身,准备直升机,我要去现场。
---
台风来临前24小时,深中通道指挥部灯火通明。周远正与团队审核最后的加固方案,会议室门突然被推开。苏颖站在门口,发丝被直升机螺旋桨的气流吹得凌乱,怀里抱着个银色金属箱。
智能张力控制系统。她径直走到桌前,放下箱子,可以同时控制24根锚链的实时张力变化,误差不超过0.5%。
会议室鸦雀无声。周远看着妻子眼下的青黑,知道她一定通宵未眠。他想说些什么,却被林涛急促的汇报打断:
最新气象预报,海贝思登陆时间又提前了!预计明天傍晚到达,浪高可能达到28米!
立即开始锚固作业!周远下令,所有船只就位,争取在12小时内完成第一阶段加固。
众人迅速散去,只剩周远和苏颖留在会议室。空气凝固得能拧出水来。
你早知道那家荷兰公司有问题。苏颖先开口,声音冷得像冰,为什么不直接问我?
周远深吸一口气:国安部门要求保密调查,而且...他顿了顿,我不想让你为难。
不想让我为难?苏颖冷笑,还是说,你根本就在怀疑我?
我没有!
那你为什么瞒着我?苏颖猛地提高声音,十年了,周远,从虎门大桥到现在,我以为我们至少该有最基本的信任!
周远被戳中痛处,脱口而出:那你呢?为什么没查清分包商的背景?这么重要的工程,一点疏忽就可能...
够了!苏颖一把抓起桌上的文件夹摔在地上,我在台风天冒险给你送设备,不是为了听这个!
她转身就走,门摔得震天响。周远愣在原地,桌上散落的文件里,露出E1沉管的监测报告——红色预警区域比想象中更大。
---
台风前12小时,海况持续恶化。
十八艘工程船在惊涛骇浪中排成矩阵,粗如人臂的锚链从四面八方连接着E1沉管。苏颖带来的智能系统正在紧张调试,技术人员冒着大雨在甲板上奔跑。
周工!陈明浑身湿透地冲进指挥舱,3号、7号锚链安装点出现异常应力集中!
周远调出实时监测——果然,沉管东北角的两处连接点负荷已超过安全线。按照常规操作,此时应该减轻这两根锚链的张力,但这样一来,其他锚链将承受更大压力,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非均衡负载模式周远下令,让3号、7号锚链保持现有张力,但调整相邻的2号、4号、6号、8号锚链做动态补偿。
这...系统没预设这种算法啊!工程师惊呼。
手动输入参数!周远拍板,把锚链网络当成一个整体来调控,就像...
就像蜘蛛网!陈明突然插话,单根丝线可能脆弱,但整体结构能分散冲击力!
方案立即实施。智能系统在手动模式下开始微调每一根锚链的张力,犹如一位看不见的蜘蛛在编织无形的防护网。监测屏幕上的红色预警逐渐转为橙色,再变成代表安全的绿色。
成功了!指挥舱里爆发出欢呼。
周远却盯着窗外越来越高的浪涌,没有丝毫放松。真正的考验还未到来。
---
台风前6小时,风速已达20米/秒。
所有非必要人员已撤离现场,只剩核心团队坚守在指挥船上。苏颖也在其中,尽管与周远的冷战仍在继续,但专业素养让她全心投入监测系统的优化。
突然,视频通话请求响起。是珠海幼儿园的老师,画面里小周乔正用积木搭建一座古怪的,桥塔歪歪扭扭,但底部堆满了当作的塑料链条。
乔乔说这是抗台风大桥老师笑着说,他非要现在给爸爸妈妈看。
苏颖接过平板,声音不自觉地柔软下来:宝贝,怎么想到用这么多链条呀?
因为大风会吹呀!小家伙手舞足蹈,多多的链链,晃来晃去就不怕啦!
周远从监视器上抬眼,恰好看到这一幕。孩童天真的话语像一道闪电击中他——多根锚链的柔性抵抗,不正是他们正在实施的动态张力原理吗?
他看向苏颖,两人目光在空中短暂相接。没有言语,但某种理解在无声传递。苏颖轻轻点头,转身去调整系统参数,将抗台风大桥的幼稚理念转化为更精细的算法。
---
台风登陆时刻,风速达到45米/秒。
E1沉管在怒海中时隐时现,十八根锚链绷紧如弓弦。智能系统的警报声此起彼伏,但始终没有出现致命超限。周远站在剧烈摇晃的指挥舱内,紧盯着每一组数据变化。
浪高28.3米!监测员大喊,7号锚链负荷110%!
释放7号20%张力,由5号、9号分担!周远立即下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请大家收藏:(m.2yq.org)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