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软土厚度超过六米的区段,我决定全面推行新工艺。周远的话掷地有声,从明天开始,K12到K16区段作为示范段,各队抽调精干力量组成突击队。
帐篷角落里,五十多岁的施工队长马德才猛吸了一口烟,举手道:周总,不是我们不听指挥。往地里插那些塑料板,真能比老祖宗传下来的换填法管用?去年营口那段路,不就是因为地基不稳,通车半年就塌陷了吗?
帐篷里顿时响起低声议论。周远注意到,不少老施工员都在点头。他早有准备,示意小李搬进来一个透明玻璃箱。
马师傅问得好。周远打开玻璃箱,里面是用不同颜色黏土分层堆叠的软基模型,请大家看这个演示。
他往模型一侧倒入清水,水面迅速上升。这是自然状态下的软土地基。接着,他在模型另一侧插入几排细小的塑料片,再次倒水。这次,水位上涨明显缓慢,而且塑料片周围出现了细小的水流通道。
排水板就像给地基装上,让水有快速排出的路径。周远解释道,配合分层碾压,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相当于自然沉降几年的固结过程。
马德才凑近观察,粗糙的手指轻轻碰触玻璃箱:咦,还真是...那这些塑料片插多深?间距怎么定?
根据我们的试验,排水板需要打穿软土层,进入持力层至少0.5米。周远翻开施工手册,这是具体的参数和控制标准...
会议持续到深夜。当最后一位施工队长签完技术交底书时,周远的嗓子已经沙哑。他走到帐篷外,春夜的寒风让他打了个激灵。远处,几台打桩机已经就位,准备天亮后开始排水板施工。
周总,您该休息了。王志刚递来一杯热茶,语气里多了几分敬佩,说实在的,我原先对新方案也有顾虑。但看了今晚的演示,我算是服了。
周远啜了一口茶,滚烫的液体滑过喉咙:老王,我们这一代人注定是要摸着石头过河的。沈大高速只是个开始,往后还有京津塘、沪宁杭...如果连软基处理这道坎都迈不过去,还谈什么高速公路网?
三天后,当交通部领导站在K13+250段的施工现场时,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热火朝天的景象。数十台插板机排列成整齐的方阵,随着液压锤的轰鸣,一卷卷塑料排水板被垂直打入地下。每完成一个点位,测量员立即进行位置和深度的检测,技术员则记录着各项参数。
周总工,这个工艺是你们自主研发的?部领导蹲下身,仔细观察刚刚打设完成的排水板。
是的。周远递上一份技术文件,我们结合日本的经验,针对辽河平原软土特性进行了改良。这套工法比传统换填法节省造价30%,缩短工期40%。
领导翻看着文件,突然指着一处数据问道:这个90天的预压期,能不能再压缩?部里希望沈阳到鞍山段能在国庆前通车,向三十五周年献礼。
周远与身旁的王志刚交换了一个眼神。他清楚,这个要求意味着要将原本就紧张的工期再压缩四分之一。
领导,软基处理有其客观规律。周远选择着措辞,我们可以增加排水板密度,加强碾压遍数,但最少需要75天预压期,否则通车后的工后沉降会超标。
现场突然安静下来,只有远处机械的轰鸣隐约传来。部领导盯着周远看了几秒,突然笑了:好!就要这种科学态度。工期服从质量,这是铁律。周总工,你们放手去干,有什么困难直接找我。
领导的车队离开后,王志刚长舒一口气:周总,您刚才可真敢说...
修路架桥是百年大计。周远望着延伸向远方的工地,特别是中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我们必须对历史负责。
---
喜欢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请大家收藏:(m.2yq.org)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