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顾问穆勒提出质疑:这会增加30%成本...
比起盾构机被煮成熟饺子呢?周远冷笑一声,调出电脑里一张照片——某隧道塌方现场,扭曲的钢筋像枯骨般刺出泥浆,2008年杭州,就因为没有重视0.5℃的异常。
会议室突然安静得能听见空调出风声。周远环视众人,放缓语气:工程事故从来不是突然发生的,是无数个不要紧累积起来的。
冻结施工第十四天,验收组穿着厚重的防寒服进入隧道。周远走在最前面,头灯的光束在冰壁上折射出幽蓝光芒。他取下地质锤,在冻结壁上敲下一块岩芯。
冰胶结饱和度超过90%。他将岩芯举到灯光下,冰晶如钻石般闪烁,看这个晶体走向,证明冻结均匀性良好。突然,他蹲下身,手指抚过壁面某处:这里,有轻微剥离。
众人围拢过来,只见冰壁上隐约可见发丝般的裂纹。周远取出放大镜仔细观察:是岩体原生节理在低温下的张裂。他立即调出该处地质素描图比对,问题不大,但掘进时要控制振动。
回到地面,周远立即组织盾构机组装会议。在堆放场巨大的刀盘前,他指着某个刮刀座说:这个定位销角度偏差1.2度。见装配班长面露疑惑,他直接掏出量角器现场演示,在复合地层中,这个误差会导致刀具偏磨提前30环发生。
张明发现,周远检查设备时有个特殊习惯——总要先闭眼用手摸过关键部位。触觉比视觉更可靠。老工程师这样解释,1999年广深铁路抢险,就是靠手感发现桥墩的微小位移。
始发前最后一次交底会上,周远展示了独创的风险树分析图。密密麻麻的分支末端,连操作员打喷嚏导致误操作这种小概率事件都有应对预案。当他讲到海底段同步注浆压力动态调整算法时,投影仪突然熄灭。
没关系。周远合上电脑,直接在白板上推导起公式。粉笔灰簌簌落下,拉梅常数、毕奥模量等专业术语如歌谣般流淌。张明注意到,他推导到关键步骤时,总会用左手无名指轻敲板面,仿佛在弹奏无形的钢琴。
散会后,周远独自留在会议室整理资料。张明回来取遗忘的笔记本时,看见总工程师正对着手机里的老照片出神——照片上年轻的周远站在隧道贯通面,身旁是位戴眼镜的老者。
我导师。周远轻声说,他临终前叮嘱我两件事:一是永远敬畏地质,二是...他指向墙上鲁班奖奖状旁的手写标语:【毫米之失,千米之谬】。
窗外,最后一缕夕阳将冻结站管道染成金色。远处海面上,货轮的汽笛声悠长如岁月的回响。
---
喜欢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请大家收藏:(m.2yq.org)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