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艇在翻涌的墨色海面上剧烈颠簸,探照灯惨白的光柱死死咬住那根疯狂喷涌的水柱。十米高的浑浊水龙裹挟着砂石,嘶吼着砸向海面,激起更大的混乱。距离喷涌点仅两百米的海底深处,隧道轴线上的孔隙水压力计读数如同失控的电梯,一路狂跌——**1.5MPa!1.2MPa!0.9MPa!**
“压力崩溃了!”张明死死抓住船舷,平板电脑上的曲线让他心惊肉跳,“F7带的水压正在通过这个口子被疯狂抽走!”
周远站在船头,海风裹挟着冰冷的水汽抽打着脸颊,他额角那道旧疤在警报灯的红光下灼灼发亮。他抓起海事卫星电话,声音穿透风浪的咆哮:“应急指挥部!我是周远!立即执行‘海眼’封堵预案最高等级!行动代号:‘定海’!”
“定海行动”在暗夜中紧急启动:
* **海域封锁**:海事部门的巡逻艇拉响警笛,刺眼的探照灯划破夜空,迅速清空GZ-07孔周围一公里海域。
* **水下侦察**:两艘配备高清侧扫声纳和ROV(遥控无人潜水器)的专业作业船全速驶向喷涌点。ROV如同深海猎犬,顶着狂暴的水流潜入水下,将浑浊海水下孔口损毁状况和喷涌形态的实时画面传回指挥船。
* **材料就绪**:停泊在码头的特种工程船上,巨型搅拌罐开始轰鸣,按照周远预先指定的“三重应急配方”制备速凝材料:第一级是**超细水泥-水玻璃双液速凝浆**;第二级是**高分子瞬凝化学浆**;第三级是**特制遇水膨胀聚氨酯橡胶体**。冰冷的甲板上,工程师们穿着厚重的防寒服,严阵以待。
ROV传回的画面触目惊心:原本用于封孔的钢制孔口装置被高压水流彻底撕裂、扭曲,像一个被炸开的伤口。直径20厘米的钻孔内,浑浊的海水裹挟着砂石,以惊人的速度向上喷射。钻孔周围的岩层在高速水流的冲刷下,正在不断剥落、扩大。
“孔口破坏严重,常规投料封堵路径被完全扰乱!直接投放材料会被瞬间冲散!”ROV操作员的声音带着绝望。
指挥船上的气氛降至冰点。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周远身上。
“放弃常规路径!”周远的声音在指挥室的嘈杂中异常清晰,他指着声纳图像上钻孔周边一片相对稳定的区域,“在喷涌孔**侧上方5米处**,实施**紧急定向钻孔**!打一个‘旁路’,直通主涌水通道后方!”
“侧钻?现在?在这种海况和喷涌扰动下?”钻探总工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定位精度、钻孔轨迹控制都是噩梦级的难度!万一钻偏,或者引发更大的扰动…”
“这是唯一的机会!”周远斩钉截铁,目光如炬,“ROV,释放定位信标!声纳组,持续扫描,构建喷涌点周边实时三维地质模型!钻探组,启用**闭环导向钻进系统**,结合ROV实时视频和声纳模型,动态修正轨迹!目标:在涌水主通道**后方相对完整岩层中**,建立一个稳定的‘桥头堡’!钻孔直径150mm,深度必须穿透F7带主裂隙面后方至少10米!”
这是一场与时间、与狂暴大自然、与未知地层的疯狂赌博。专业钻井船“勘探者号”巨大的钻塔在风浪中摇摆,钻杆艰难地刺入汹涌的海水。钻探平台上,工程师们紧盯着屏幕,屏幕上融合了ROV视频、声纳三维成像和钻头导向数据的综合画面剧烈抖动。钻头每前进一米,都伴随着巨大的风险。
周远站在“勘探者号”的驾驶台,双手撑在控制台上,指节因用力而发白。海图桌上摊着被荧光笔划满记号的地质图。他仿佛回到了二十年前那个暴雨倾盆的夜晚,同样是失控的高压水,同样是绝望的境地…额角的疤痕隐隐作痛,那是血的教训刻下的烙印。他强迫自己冷静,大脑飞速运转,根据传回的每一个细微数据——钻压、扭矩、泥浆压力、返渣情况——即时判断地层变化,通过卫星电话向钻台发出精确到厘米级的轨迹调整指令。
“钻头遇阻!疑似进入破碎带边缘!”钻探工程师喊道。
“降低转速,提高泥浆粘度护壁!缓慢推进,感觉岩性变化!”周远的声音沉稳。
“返渣温度升高!有热水迹象!”
“注意!可能接近目标通道!准备切换钻具组合!”
时间在令人窒息的煎熬中流逝。终于,在钻至预定深度时,钻压表和扭矩仪显示的数据发生了标志性的突变!
“钻穿!进入主通道后方稳定区!”钻探总工激动地嘶吼起来。
一根特制的、带有高压喷射头的套管被迅速下入新钻成的“旁路”钻孔底部,直达预定位置。
“开始灌注!第一级:超细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最大泵压!”周远的命令如同发令枪。
浓稠的浆液通过新钻的“旁路”,被高压泵强行注入到主涌水通道的后方。指挥室的大屏幕上,代表注浆压力和流量的曲线剧烈跳动。ROV传回的画面中,浑浊的喷涌水柱根部,开始出现丝丝缕缕的白色浆液痕迹,但瞬间就被狂暴的水流冲散、稀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请大家收藏:(m.2yq.org)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