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远没有辩解,微微躬身:“阿婆,对不起,让您担心了。我是项目总负责周远,带工程师来看看情况。”他示意张明拿出激光测距仪和裂缝观测仪,“我们先给您量量这裂缝的变化,再听听您怎么说,行吗?”
老太太狐疑地看着他们专业的操作。张明仔细测量记录裂缝宽度、长度、走向,拍照存档。周远则温和地询问房屋建造年代、基础情况、最近是否有异常声响。
当周远拿出平板电脑,调出基坑的实时监测画面、边坡加固的施工动画,以及周边区域的沉降等值线图,耐心解释沉降的范围、程度以及与基坑施工的关系时,老太太眼中的敌意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困惑和理解。
“阿婆,您看,这是您家位置,沉降大概2.8毫米。我们已经在加紧做边坡加固,等这轮雨季过去,沉降会稳定下来。裂缝我们会请最专业的机构来鉴定,如果是施工影响造成的,该修我们修,该补偿我们一定负责到底。”周远的声音诚恳而平和。
走访了几户,反应各异。有理解,有抱怨,也有将信将疑。在一户门口堆满废品、灯光昏暗的平房里,他们遇到了一个沉默寡言的中年男人。他指着卧室墙壁上一道较宽的裂缝,闷声说:“这缝,下雨天漏风。我老婆有风湿,疼得睡不着。”
周远蹲下身,仔细查看裂缝,又用手感受墙面的湿度。他注意到墙角堆着一些治疗风湿的药盒。“大哥,这裂缝我们记下了,明天就安排人来给您做临时防水处理。嫂子看病花的钱,您把单据留着。等鉴定结果出来,属于我们的责任,医药费我们也会考虑。”他掏出笔记本,记下地址和联系电话,“这是我的号码,有事随时打给我。”
当周远和张明拖着沾满泥水的裤腿回到项目部时,已是深夜。虽然疲惫,但周远眼中却有一丝光亮:“人心都是肉长的。讲清楚技术,拿出诚意,承担该担的责任,总能找到沟通的桥梁。张明,明天社区联络办公室挂牌,你兼任技术顾问,负责对接居民的技术咨询和诉求记录。”
劳务队的工资和补贴如期发放,工人们的情绪暂时稳定。但周远深知,这只是治标。恶劣的雨季天气、膨胀土带来的超高施工难度、以及由此导致的工效低下和收入不稳定,依然是埋在工人群体中的定时炸弹。
一天傍晚,周远巡视工地,无意中听到两个年轻工人在避雨棚里的对话:
“这鬼天气,挖一铲滑回来半铲!一天干下来,工分还不够吃饭的!”
“就是!听说老王他们队昨天有人脚底打滑,差点摔进基坑里!这活儿太危险了…”
“要是有个懂行的教教,这种烂泥巴怎么弄才快一点、安全一点就好了…”
周远心中一动。他想起自己年轻时在工地摸爬滚打,老师傅一句点拨胜过自己琢磨半天。技术,不仅是冰冷的参数,更是经验和智慧的传承。
第二天,项目部的公告栏贴出了一张醒目的海报:
**【“星城夜校”开课通知】**
* **授课人:** 周远(总公司总工程师)、张明(技术主管)、各工种顶尖老师傅
* **时间:** 每周一、三、五晚 7:30 - 9:00 (雨天顺延)
* **地点:** 项目部大会议室
* **课程:**
* 雨季膨胀土基坑开挖技巧与安全防护(周远)
* 盾构机在富水砂卵石地层中的维保要点(张明)
* “看渣土,识地层”——渣土分析快速入门(地质工程师)
* 电工、焊工、架子工等实操技能提升(各工种老师傅)
* **奖励:** 全勤、课堂表现优异、技能考核通过者,发放学习津贴,并作为优秀工人、班组长选拔重要依据!
海报一出,在工人中引起了巨大反响。好奇、怀疑、期待,各种议论都有。
第一晚开课,周远没有讲高深的理论。他搬来一桶工地现场的膨胀土,放在讲台上。打开投影,播放了一段边坡失稳的模拟动画和真实的抢险视频。工人们看得屏息凝神。
“大家看,”周远抓起一把湿滑的红粘土,“这就是我们天天打交道的‘橡皮泥’。它吸水膨胀,失水收缩,最是欺软怕硬!”他拿起一把普通的铁锹,用力铲下去,泥土粘在锹上甩不掉。“蛮干,费力气,效率低,还危险!”他又拿起一把经过改良的、铲面镀有特氟龙涂层、边缘呈锯齿状的“雨季专用锹”,轻松铲起泥土,粘附极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今晚第一课,我们就讲讲雨季对付这种烂泥巴的‘十八般兵器’和‘降龙十八掌’!”
生动的语言,实用的技巧,配合实物演示和视频,牢牢抓住了工人们的心。大会议室里挤满了人,连窗外都站满了旁听的。当周远演示如何通过观察土体颜色、手捏感觉判断含水率和稳定性时,台下响起一片恍然大悟的“哦”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请大家收藏:(m.2yq.org)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