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速指针稳定地指向160公里。这是上次俄方试验彻底失败的速度点。
屏幕上,Y力曲线虽然依旧在波动,但幅度…竟然比上次俄方提供的失败数据平缓了至少百分之三十!车体横向加速度的峰值也稳稳地压在了安全阈值红线之下!几个中方年轻工程师脸上瞬间涌上狂喜的红晕,几乎要欢呼出声!
“有效!周总!有效!”负责监测的工程师声音激动得变了调。
伊万脸上的讥诮凝固了,蓝眼睛里第一次闪过一丝惊疑不定。他下意识地向前一步,凑近屏幕,紧盯着那些跳动的曲线。
然而,这短暂的喜悦如同冰原上的火花,转瞬即逝。
就在速度稳定在160公里仅仅十几秒后——
“咔嚓!”
一声极其轻微、却如同冰面碎裂般清晰刺耳的脆响,陡然从高速滚动的轮轨接触点传来!紧接着,试验台架猛地一震!屏幕上,原本已趋于平缓的Y力曲线如同被激怒的毒蛇,猛地向上蹿起一个陡峭到令人心悸的尖峰!横向加速度曲线紧随其后,瞬间冲破安全红线,发出刺耳的警报声!
“停车!紧急停车!”周远厉声喝道。
巨大的电机停止了轰鸣,轮对在惯性的作用下又滑行了一段才彻底静止。刺鼻的焦糊味混合着低温下特有的金属腥气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周远第一个冲到轮对旁,强光手电照射下,他的心猛地沉入冰窟。
只见那精心粘贴在踏面过渡区域的“皮肤”片材,在刚才那剧烈的冲击下,竟然从中间呈放射状碎裂开来!边缘卷曲翘起,露出了下面冰冷的金属基体。碎裂处断口整齐,呈现出典型的低温脆性断裂特征!而它试图保护的钢轨接触区域,赫然留下了一道新的、浅浅的压痕。
“哈!”伊万发出一声短促而响亮的冷笑,那笑声在寂静下来的试验棚里显得格外刺耳。他走到近前,俯身看着那片狼藉的“皮肤”碎片,用靴尖随意地拨弄了一下,脸上恢复了那种居高临下的嘲讽:“膏药碎了,周总工程师。我说过,西伯利亚的寒风,会撕碎一切脆弱的幻想。”他直起身,拍了拍沾上一点碎屑的手套,蓝色眼珠里是毫不掩饰的失望和强硬,“你们的‘魔法’失效了。委员会等待的,是真正的钢铁方案,而不是…玩具。72小时倒计时,还剩48小时。”说完,他不再看任何人,带着俄方人员转身,推开厚重的保温门,消失在门外卷进来的风雪中。
刺骨的寒风灌入棚内,吹得人透心凉。棚内死一般的寂静,只有机器冷却的微弱余音和窗外更加狂暴的风吼。
周远蹲在碎裂的轮对旁,手指捻起一片边缘锐利的“皮肤”碎片。冰冷的触感直透指尖。失败来得如此迅速而彻底。低温脆性…他低估了西伯利亚这深入骨髓的酷寒对聚合物材料韧性的摧残程度,也低估了1520mm宽轨距在高速下带来的巨大横向冲击能量。这层“皮肤”,在双重极限的蹂躏下,脆弱得像一块冻僵的饼干。
“周总…”助手的声音带着沮丧和小心翼翼。
“收集所有碎片!分析断裂面微观形貌!重点看低温脆断特征和应力集中点!”周远的声音异常冷静,甚至带着一种冰冷的锋利,“立刻联系国内材料组!筛选所有已知能在零下五十度保持高韧性的特种工程聚合物!没有就给我找!航天级、极地科考级!不计代价!”
他站起身,目光扫过一张张写满挫败的脸:“膏药碎了,说明它还不够强韧,或者…我们贴的位置还不够准确。但哭泣声还在,问题就没消失!继续分析刚才失效前的数据!我要知道‘皮肤’碎裂前那十几秒的Y力波动特征!找出那个导致它崩溃的‘临界点’!”
---
基地简陋的临时板房内,灯光昏暗。暖气管道发出嘶嘶的呻吟,勉强对抗着西伯利亚无孔不入的严寒。桌上堆满了厚厚的俄文技术规范、图纸、信号频谱分析报告,还有几台嗡嗡作响的笔记本电脑。空气里弥漫着泡面、咖啡和机油混合的疲惫味道。
苏晴裹着厚厚的毛毯,蜷缩在一张行军床上,面前摊开的笔记本电脑屏幕发出幽幽的蓝光。这位CTCS-3级列控系统的核心代码主写者,此刻脸色苍白,眼下的乌青浓重得如同晕开的墨迹,连续数十小时的高强度工作让她几乎到了极限。但她的手指依旧在键盘上快速敲击着,屏幕上滚动着密密麻麻的、令人望而生畏的代码流。
她不是在调试宽轨问题,而是在处理一个意想不到的“幽灵”故障——中方动车组与俄方地面信号设备之间间歇性的通信丢失。这个故障在上次160公里测试失败前后也曾零星出现,当时被归咎于强电磁干扰或设备低温不稳定。但苏晴敏锐的直觉告诉她,事情没那么简单。
她调出了CTCS-3系统底层通信模块的日志文件,以及俄方提供的Sapsan高速列车信号设备(相当于俄罗斯的ETCS系统)的频谱授权范围文档。一行行枯燥的代码和数字在她眼中如同跳动的音符。突然,她的目光死死钉在两行数据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请大家收藏:(m.2yq.org)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