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赛期的日历无声翻页,当高德结束与安妮在欧洲的短暂假期,带着一身古铜色肌肤和更加沉静锐利的眼神回到孟菲斯时,2006年NBA选秀大会已然落下帷幕。
他没有过多关注选秀夜的喧嚣,但结果不可避免地传入耳中。孟菲斯灰熊队在这个夏天显得异常安静,他们手握的首轮签位并不高。最终,他们用这个签位选中了来自维拉诺瓦大学的双能卫——凯尔·洛瑞。
一个身高不高,但身体强壮、作风顽强、拥有一颗大心脏的控球后卫。
高德在训练馆第一次见到这个新来的小个子时,洛瑞正抱着一颗篮球,眼神里充满了初来乍到的拘谨,但更深处,是一种毫不掩饰的、想要证明自己的渴望和坚韧。他没有同年状元秀(意大利人安德里亚·巴格纳尼)那样的光环,也没有榜眼(拉马库斯·阿尔德里奇)或探花(亚当·莫里森)那样的瞩目度,他就像一颗不起眼却坚硬的石头,等待着被投入NBA这片汹涌的大海。
“嘿,菜鸟,欢迎来到‘磨砺之都’。”托尼·阿伦依旧扮演着“迎新”的角色,用力拍了拍洛瑞结实的后背,“在这里,软蛋可待不下去。”
洛瑞龇了龇牙,适应着托尼手掌的力道,声音不大却清晰:“我知道,我就是来磨砺的。”
高德走上前,伸出了手:“高德。欢迎加入,凯尔。”
洛瑞连忙握住:“谢谢你,高。我看过你很多比赛,你很棒。”
“在这里,我们都需要变得更好。”高德点点头,他能感觉到这个年轻人身上有股不同于贾莱特·杰克的狠劲和沉稳。
除了洛瑞,球队在自由市场上并无大手笔引援,只是进行了一些边缘位置的修补。管理层的意图似乎很明显:保持核心框架的稳定,依靠内部成长,尤其是高德的进一步进化,来提升球队的上限。然而,这“核心框架”本身,却正处在风雨飘摇的传言中心。
整个夏天,关于西班牙人的交易流言从未停歇。尤其是在热火击败小牛夺冠,以及湖人等队亟需补强内线的情况下,加索尔的名字频繁地与多支球队联系在一起。训练馆里,加索尔依旧准时出现,依旧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项训练,他的技术依旧细腻,篮下的脚步依旧华丽。但他与高德之间的交流,似乎仅限于战术层面的必要沟通。那种曾经并肩作战、共同引领球队的默契感,正在被一种客气的、职业的疏离感所取代。
一次队内分组对抗后,加索尔坐在场边休息,高德拿着水瓶走了过去,在他旁边坐下。
“保罗,夏天过得怎么样?”高德尝试打开话题。
加索尔擦了擦汗,目光看着空荡的球场,语气平淡:“还不错,休息,陪伴家人。你呢?听说你去了欧洲。”
“嗯,放松了一下。”高德顿了顿,最终还是决定直面问题,“外面的那些传言……”
加索尔转过头,看了高德一眼,眼神复杂,有审视,有淡然,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高,那些是管理层需要考虑的事情。我们是球员,能做的就是保持状态,准备好迎接新赛季。无论未来如何,这个赛季,我们依然是队友。”
他的话滴水不漏,既没有表达留队的意愿,也没有透露离队的想法,只是将一切推给了管理层和“职业精神”。高德听懂了其中的潜台词:合作可以继续,但信任与交心,或许已难回到从前。这是一种基于现实考量的冷静,也是一种无声的告别预演。
高德没有再追问,只是点了点头:“当然,我们依然是队友。”
新赛季的集训营气氛,因此蒙上了一层微妙的色彩。一方面,高德、托尼·阿伦、迈克·米勒、夸梅·布朗等上赛季的主力框架仍在,默契尚存;新秀凯尔·洛瑞带来了新鲜的活力和不服输的劲头;丹尼·格兰杰经过一个夏天的苦练,身体更加强壮,投射愈发稳定。但另一方面,核心内线加索尔的去留问题,像一片悬在头顶的阴云,让球队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主教练麦克·弗拉特罗接替了胡比·布朗试图整合这支球队。他在训练中强调了防守的延续性和进攻的提速,试图最大化高德的冲击力和外线射手群的优势。高德在训练中展现出了休赛期苦练的成果,他的背身单打更加自信,新开发出的后仰跳投也开始在对抗中运用,防守端的压迫性也明显提升。
“嘿!看到没!高又进化了!”托尼·阿伦在一次高德成功背打格兰杰后兴奋地大叫。
洛瑞则在努力适应NBA的节奏和强度,他的突破很有爆发力,传球视野也不错,但投篮稳定性和防守经验还需要打磨。他沉默寡言,却总是在训练结束后加练投篮,那股狠劲让高德仿佛看到了另一个版本的托尼·阿伦。
然而,每一次流畅的进攻配合,每一次成功的防守轮转,似乎都难以完全驱散那萦绕在球队上空的压抑感。加索尔的表现依旧出色,但他很少再在更衣室里主动发言,训练结束后也往往是第一个收拾好东西离开的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NBA篮坛名人堂请大家收藏:(m.2yq.org)NBA篮坛名人堂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