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春,奉天。
战火初熄,余烬未冷。这座城市刚从漫长噩梦中苏醒,带着满身疮痍与一声沉重的喘息。国民政府还治东北,奉天——这座曾被皇太极尊为“天眷盛京”的龙兴之地,正试图洗去日伪留下的锈迹,重拾旧日荣光。街道重整,人流渐稠,商铺的幌子在风中摇晃,新刷的标语覆盖了旧日的印记。空气里混杂着焦土气、希冀与不安,像一道未愈合的伤。
而在这一切之下,暗流从未止息。接收的混乱、派系的倾轧、物资的匮乏,以及无数趁乱牟利的黑手,将奉天拖入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北市场,便是这旋涡的中心。
这里曾是盛京小西关外的繁华之地,历经战火,却依旧顽强地存活着一种畸形而炽热的生机。妓馆的青楼弦歌不绝,剧场海报艳俗夺目,饭馆的油烟与劣质烟草纠缠不清。当铺、钱庄、烟馆、赌局……三教九流于此碰撞,形成一片光怪陆离、永不歇止的江湖。喧嚣如潮,几乎要将人淹没。
而在这片市井繁华的中央,却静立着一处格格不入的净土——金佛寺。
寺院清初敕建,几经修葺、扩建。山门、牌楼、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佛楼,并几间僧寮与库房,应有尽有。它的地位,却非比寻常。在寺内碑亭可见:
... ...我大清国宽温仁圣皇帝,征破其国,人民咸归。时有喇嘛载佛像而来,上闻之,乃命众喇嘛往迎,以礼昇至盛京西郊,因曰:有护法,不可无大圣。犹之乎有大圣,不可无护法也。乃命工部,卜地建寺于城西,构大殿五楹,装塑西方佛像三尊,左右列阿难、迦叶、无量寿、莲华生、八大菩萨、十八罗汉。陈设尊胜、菩萨宝塔,共佛金华严世界。东西庑各三楹,西供阎魔德迦。前天王殿三楹,外山门三楹... ...
因为寺中所供,乃是一尊元代传承至今的阎魔德迦金佛。此佛为密教降魔圣尊,三十四臂怒目,獠牙毕露,象征无上威猛与智慧。自皇太极起,便受爱新觉罗皇室尊崇,掌印喇嘛位尊二品,可直谒天颜。昔日的王公贵胄、奉系军阀、高僧大德、富商名流,乃至今日新来的国府要员,凡经此地,多会入寺叩拜,祈求这尊金佛护佑国运,或照亮己身前程。
金佛寺的香火,亦因一项关外罕见的佛事——“跳跶”(金刚舞)而远播。每年正月十五与四月十五,寺中喇嘛戴上面具,身着彩衣,手持法器,在鼓号轰鸣中演绎驱邪纳福的古仪。这源自藏地、盛于蒙地的傩仪,以其神秘炽烈的舞姿,吸引万千百姓涌入北市场。庙会随之而起,商贩云集,人声鼎沸,成为奉天城一年两度的盛景。
然而这一年的春天,却为金佛寺刻下了截然不同的印记。
白日的喧嚣方歇,香烛、汗水与油炸糕点的气味尚未散尽。僧众疲乏,整理寺院,准备晚课。子夜过后,万籁俱寂,唯北市场深处仍有笙歌未断。
就在这黎明前最深的黑暗中,一场大火——如地狱探出的爪牙——自寺西侧的“永和祥”木器店轰然燃起!
干燥的木料、堆积的油漆,顷刻成了最好的燃料。火舌蹿升,爆裂声噼啪骇人,黑烟滚涌,直冲天穹。风借火势,烈焰如狂兽般跃过矮墙,直扑金佛寺!
“走水啦!金佛寺走水啦!”
嘶喊撕裂夜空。喇嘛们惊起,惶急奔出。水桶、木盆,一切可盛水之物被拼命传递。我与师兄弟们嘶声救火,却在狂焰面前如螳臂当车。热浪灼人,火星如雨。
待那老旧的水龙车喷着黑烟驶至,火魔渐抑,而寺中山门与那敕建牌楼,已化作焦黑残骸,青烟袅袅,刺鼻的焦糊气弥漫四野。幸主殿、佛楼与天王殿稍远且坚,仅檐角燎焦,主体尚存。
晨曦微露,余烬犹温。掌院大喇嘛云丹桑布坚赞——我的师父,强忍悲怆,领我与几位近侍弟子踏入主殿,欲查看佛像,安抚人心。
殿门沉重,沾满烟灰。推开一刹,焦烟、香灰与冷尘扑面而来。殿内凌乱,鲜花、幔帐散落熏黑。我急望向佛楼中央那至圣之所——阎魔德迦金佛的佛龛。
幔帐半落,佛龛之中——
空无一物!
那尊凝聚帝国气运、高僧舍身、降魔伟力与无上智慧的金佛:一尺三寸,三十四臂怒目,象征威猛与智慧的圣物,竟踪迹全无!
“金佛……金佛不见了!”
一声哭嚎打破死寂。
恐惧如冰水灌顶,席卷了每位僧人。师父身形一颤,面白如纸,颤步上前,枯指抚过空荡的佛座,似要确认这并非梦境。座上只余几点微不可察、覆满尘灰的凹痕——那是金佛三百余年未曾移动的印记。
消息如疫,瞬息传遍奉天。北市场前一日尚余庙欢,此际却被诡惶笼罩。街谈巷议,沸反盈天。诸般猜测纷起:是江湖大盗窃宝?日伪残余破坏?监守自盗?抑或是……金佛显圣,厌弃尘浊,飞升而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阎魔德迦金佛请大家收藏:(m.2yq.org)阎魔德迦金佛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