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佛重光,其圆满的辉光虽已内敛于沉静的合金之躯,但整座菩萨洞却因此步入了一个崭新的纪元。空气中仿佛永远浸润着一种温润的灵韵,呼吸之间,不再是稀薄的山岚,而是充盈着若有若无的檀香与天地精华交融的甘醇。时间在这里失去了锋利的刻度,它流淌得缓慢而厚重,如同洞外终年缭绕、聚散无常的云海,将洞内的世界与尘世的喧嚣彻底隔绝。那尊阎魔德迦金佛默然矗立,其存在本身,便是这方空间的“心”,跳动着宁静而强大的韵律,所有的杂念与纷扰,都在其无形的场域中沉淀、净化。
阿娜尔的身形已显露出清晰的曲线,那是生命最原始的丰饶与神圣。她每日的功课,在供养金佛、清洁洞窟之外,又多了一项与腹中的孩儿低语。她用那双愈发敏感而温柔的手,以最洁净的雪水浸湿的软布,一寸寸擦拭着阎魔德迦金佛的法身。指尖传来金属微凉的触感,但稍一停留,便能感受到其内部那浩瀚而温暖的灵性回响,如同抚过一头沉睡巨龙的鳞甲。“看,这是你的父亲,”她常常侧身对着自己隆起的腹部,声音轻得如同梦呓,目光则望向正在石壁前凝神运笔的桑吉,“他正在将我们的故事,变成石头里的永恒。”她的静坐不再仅仅是观想,更多了一份与体内新生命共同吐纳、共同成长的玄妙体验。她能感觉到,那小小的生命仿佛一颗汲取着洞中无量光明的莲子,正在她生命的沃土中安静而有力地萌发。长时间的修持,使得她对自身气脉的流转掌控得愈发精微,即便怀有身孕,也并未感到滞涩与负担,反而觉得体内生机勃勃,与洞中流转的天地能量形成了更深层次的共振与谐和。
桑吉肩上的担子则更为具体。他不仅是修行者、守护者,更成为了一位追寻记忆的史官与创造美的匠人。外出采集食物与清泉的旅程,如今也成了寻找绘画素材的巡礼。他的目光不再是猎手般的警惕,更添了艺术家般的审视。他会为一块色泽奇异的赭石驻足,会因一株可用于制作绿色颜料的罕见植物而欣喜。他将这些大自然的馈赠带回洞中,那“七珍八宝”中的矿物颜料,被他视若珍宝,只有在最关键的时刻,才舍得动用。洞中储备的其他物资,除了必要的供奉和极少量用于维持身体基本需求的消耗外,大部分都被他小心翼翼地留存下来,他知道,完成那项宏大的“工程”,需要这些珍贵的积累。
这工程,便是将那段波澜壮阔、血泪交织的护送金佛之路,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在菩萨洞的石壁之上。这并非一时兴起的念头,而是源于一种深沉的、几乎是与金佛重光同时觉醒的使命感。他深知,金佛的修复固然是莫大的功德,是佛法威能的显现,但这尊圣物得以从漠北王庭的劫难中保存下来,历经万里艰险,穿越无数生死关头,最终在此地重光,其间凝聚了太多人的牺牲、守护与信念。贡却坚赞师叔、李鬼道长、索南上师、戒空大师、影枭、石磐……还有无数或知名或无名,曾给予他们一碗水、一顿斋饭、一句鼓励,或为此付出生命的善信与英灵。他们的故事,他们的面孔,他们眼神中的光芒,不应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湮灭在历史的尘埃里。他要以这洞壁为纸,以心血为墨,将这跨越时空的宏大叙事,将这信仰的力量、人性的光辉与佛法的慈悲,永远镌刻于此。这既是告慰逝者,亦是启迪未来或许有缘踏入此地的后来者,更是对自身修行之路的一次最彻底的回顾与印证。
他首先着手准备绘画的材料。这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虔诚的修行,是对耐心与定力的初步考验。他仿照记忆中敦煌壁画的古老工艺,先从洞壁的平整处开始。选取了洞窟一侧最为完整、蜿蜒如天然展开卷轴的石壁。他用随身携带的短刀,小心地凿去表面的苔藓、浮尘和所有岁月留下的斑驳痕迹。刀刃与岩石摩擦,发出“锵锵”的清响,在寂静的洞中格外清晰,偶尔迸溅出的细小火星,如同黑暗中乍现的智慧火花。
然后,是他和阿娜尔共同完成的“上泥”工序。这不仅仅是体力活,更是一种仪轨。取自洞外特定土层的细腻粘土,混合着被他用刀反复切割、仅有寸长的洁净麻絮,再加入清冽的山泉,两人赤足在其中反复踩踏、揉捏。冰凉的泥浆从趾缝间溢出,那种原始而直接的触感,让他们仿佛与大地母亲重新建立了连接。他们必须心念专注,感受泥团的每一分变化,直到它变得均匀、柔韧而充满粘性,既不干裂,也不粘腻。
将这精心制备的泥浆用自制的木片刮到石壁上,一遍,两遍,三遍……直至原本粗糙凹凸、布满历史刻痕的石壁变得如初生婴儿的肌肤般光滑平整。这个过程枯燥而漫长,汗水常常浸透他们的衣衫,泥点溅上他们的面颊和发梢。但桑吉却从中体悟到一种深意:这正如修行,需先清除心田的杂草与妄念,凿去浮石,再以戒律与定力,将粘土与麻絮的紧密结合为基,调和以智慧的清泉,最终才能打造出一颗足以承载佛法图画、映照世间万相的光滑泥面。每一次的涂抹,都不仅仅是为了平整墙面,更仿佛是在抚平自己内心因过往艰辛而留下的褶皱,为即将呈现的史诗铺设一个安稳、纯净的基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阎魔德迦金佛请大家收藏:(m.2yq.org)阎魔德迦金佛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