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宇把“校园社群+短视频挑战赛”的初步想法写在白板中央时,赵倩刚把第三杯速溶咖啡推到他手边。会议室里的日光灯管嗡嗡作响,桌上摊着的竞品分析报告摞得比笔记本还高,最顶上那本《2023全球美妆营销趋势》的书脊都被翻得脱了胶。
“光有方向不行啊,”负责数据的小周揉着酸胀的太阳穴,把打印出来的表格推远了些,“咱们连人家品牌近三年在华投放的侧重点都没摸透,万一撞了竞品的老路,岂不是白忙活?”这话一出,刚还带着点兴奋的氛围瞬间冷了下来——谁都知道,国际品牌最忌讳方案“缺乏新意”,可想要避开雷区,就得把近五年的行业数据、品牌动态、竞品策略全嚼碎了消化,这活儿没个三四天根本拿不下来。
林宇盯着白板上的字沉默了两秒,突然伸手把桌上的报告拢到一起,指尖划过纸页时还没忘了调侃:“放心,咱这儿有‘人体扫描仪’,今晚让这些数据都给咱打工。”这话听得赵倩直挑眉,以为他是熬夜熬糊涂了说胡话,直到看见林宇抱着半人高的资料回了工位,电脑屏幕亮到后半夜,才惊觉这人是来真的。
凌晨两点的办公室只剩键盘敲击声,林宇指尖在鼠标上翻飞,屏幕上的PDF文档一页页飞速闪过。别人看报告得逐字逐句划重点,他却像有双“透视眼”,目光扫过数据表格,品牌每年的营销预算分配、主推产品的受众画像就自动在脑子里归类;翻到竞品案例时,连活动落地后的媒体曝光量、用户复购率这些隐藏在附注里的细节,都能精准抓出来记在备忘录里。桌上的便利贴写满了关键词,“2022年竞品A主打职场女性,线下快闪投入占比60%”“2023年竞品B尝试短视频,但未触达校园渠道”,密密麻麻贴了半面墙。
天亮时,林宇伸了个懒腰,把整理好的调研文档发给团队群。赵倩早上八点看到消息时,差点把嘴里的包子喷出来——20页的PPT里,不仅有品牌近五年的全球营销路径图,还把每个竞品的策略优劣势拆解得明明白白,连某品牌去年在校园推广中“因奖品吸引力不足导致参与率低”的冷门案例都写了进去。
“你这是通宵没睡?”赵倩抱着电脑冲进林宇的工位,眼睛瞪得溜圆。林宇正啃着便利店买的饭团,含糊不清地摆手:“睡了俩小时,梦里都在跟数据打架。”他指着文档里的折线图,语气突然正经起来:“你看这儿,所有竞品的用户年龄分布里,18-25岁占比都在涨,但没一个真正沉下去做校园渠道的——要么只搞短期路演,要么把校园营销跟大众市场混为一谈,这就是咱的机会。”
为了验证这个发现,林宇还特意拉着小周做了个简易调研:在高校论坛发了个匿名问卷,问学生“平时通过什么渠道了解美妆品牌”,结果近七成回答“KOL推荐”“同学分享”,只有不到10%提到“品牌官方校园活动”。“你想啊,”林宇把问卷结果拍在桌上,跟团队成员分析,“年轻人现在都不喜欢硬广,要是咱能把品牌植入到校园社群里,再搞个短视频挑战赛让他们自己玩起来,既省钱又能精准触达,不比跟竞品抢明星代言划算?”
这话听得小周眼睛发亮,当即掏出计算器算成本:“要是找10个校园KOL,再搭个线上挑战赛平台,预算大概只有明星代言的五分之一!”赵倩也来了灵感,拿起马克笔在白板上画草图:“那设计上可以贴近校园生活,比如把产品包装做成‘笔记灵感’‘考试锦鲤’的主题,肯定能戳中年轻人。”
眼看大家越聊越投入,林宇笑着把刚泡好的咖啡分给众人:“行了,既然方向定了,咱就分工干活——小周负责细化校园渠道的转化率模型,赵倩先出两套视觉方案,我去对接下高校学生会,看看能不能提前搭上线。”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办公桌上,之前堆得吓人的资料如今成了最扎实的底气,团队里没人再提“时间不够”“难度太大”,连敲键盘的声音都透着股干劲儿。
只有林宇自己知道,昨晚翻资料时,大脑高速运转到太阳穴突突直跳,中途还差点把咖啡洒在报告上。但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他悄悄把手机里“临时抱佛脚”的搜索记录删掉——毕竟“超能力”这种事儿,还是自己知道就好,团队一起拼出来的底气,才最能打动人。
喜欢职场咸鱼的超级逆袭请大家收藏:(m.2yq.org)职场咸鱼的超级逆袭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